电影《鬼乡》在韩国创下多项票房纪录
“让更多人知道‘慰安妇’的悲惨故事”(国际视点)
本报驻韩国记者 陈尚文
核心阅读
“蝴蝶在天空中盘旋,翻山越岭,正敏探头探脑地回到家,看到正在家门口等她的父母,笑得灿烂……”
对于韩国电影《鬼乡》导演赵正来而言,电影接近尾声这段“亡灵回归”的画面,他的印象最为深刻。他告诉记者,每每看到这里,他都双手合十,自言自语,“回来了”“又一位‘慰安妇’少女回家了”。之所以坚持拍摄这部电影,他坦言就是为了讲述和铭记历史,不重蹈覆辙。
一幅画作——
“这是如此残忍的战争罪行”
1943年,日本强占朝鲜,原本父母宠爱、无忧无虑的14岁朝鲜少女正敏被日军强行抓到中国牡丹江地区,充当随军“慰安妇”。在这里,她遇到了一批年龄相仿的女孩,其中就包括英熙,悲惨的命运让两人成为好友。不久后,日军战败撤离牡丹江,决定枪杀所有女孩之时,正敏替英熙挡住了子弹,长眠于异乡。几十年后,已成为年迈老人的英熙,希望召回自己的朋友魂归故乡。
这就是《鬼乡》的故事。赵正来告诉记者,“鬼”音似“归”,取自于“魂归故里,逝者安息”之意。2002年,他第一次来到位于韩国京畿道“慰安妇”受害者养老院。那时的赵正来只是来做音乐义工的愣头小伙,并不明确知晓“慰安妇”问题,直至他看到了一幅画。画中,少女们被烈焰焚烧,满载少女的卡车正对着火坑,慰安所被黑色浓烟笼罩,周围是零零散散持枪的日本军人。
这幅画是“慰安妇”受害者姜日出的故事。2001年她在接受心理治疗时基于自身真实遭遇画下了《被焚烧的少女们》。赵正来说,通过这幅画他第一次真切了解“慰安妇”问题是什么。“这是如此残忍的战争罪行”“了解得越深入,受到的冲击越大”……自此,他便坚定了要拍摄电影,让世人知晓这段历史的决心。
在首尔一栋公寓楼地下室的“电影工作室”里,赵正来和他的团队完成了《鬼乡》的剪辑、制作、宣传等工作。2002年起,他们开始写剧本、募款、拍摄、找发行商、找院线,问及什么是最艰难时,他回答,“没有什么是不困难的”。同时他也坦言,周围有很多人提醒他,如果《鬼乡》上映,可能将被禁止入境日本,或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打击对象。
赵正来坚信,拍摄仅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2011年,一位大学教授提供了3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7韩元)的后援金。赵正来拿着这笔“巨款”,制作了募款宣传册,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电影的思路。截至2016年1月19日,共有75270位民众募款,筹集款项12亿韩元。
一部电影——
引发民众的关注、思考和共鸣
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统计,2016年2月24日《鬼乡》首映,影院上座率高达42.5%,至4月12日,影片共吸引358.21万人次观影,创下了多项票房纪录。
2015年12月,有一场以“慰安妇”受害者为对象的试映会。“她们看了之后大哭,哭得厉害,哭了很久。最后还说了‘谢谢’”。赵正来说。观影后,观众们留言,“一部不能肆意评论的作品”“结束后迟迟不愿离席的电影”“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韩国人一定要看的电影”“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慰安妇’的悲惨故事”……不少韩国民众为了这部电影,曾两度、三度走进影院,甚至自己买了电影票邀请朋友观影。
韩国东洋大学艺术剧院院长、该校电影专业客座教授柳寅泽表示,这是一部艺术先于商业的电影。影片聚焦“慰安妇”问题,改变了社会对这一题材作品先入为主的印象,引发韩国民众的关注、思考和共鸣。
赵正来说,影片得到认可,反映了韩国民众对“慰安妇”问题关注度的升温。“原来有这么多韩国民众在为这一问题思考,抑或是苦恼”。他说,观影之后,很多韩国民众开始自省,“我是否曾经关心过受害者”?“我为她们做过些什么”?
一座雕像——
饱含“慰安妇”受害者的痛苦
同样引发韩国民众共鸣的,还有一项由韩国“和平少女”雕像作者金运成和金曙炅夫妇发起的“袖珍少女像”活动。从今年2月3日至3月31日,9003名民众参与该活动,共筹集了2.66亿韩元款项,完成既定目标的266%。
身着赤古里,身形娇小,参差的短发,抿住的唇,紧握的双拳,赤足点地……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对面,矗立着这样一座少女像。这座“和平少女”雕像,被视为饱含了“慰安妇”受害者的痛苦,也是20多年“周三示威”的记忆和韩国民众团结一心精神的象征。
根据韩日“慰安妇”问题达成的相关协议,韩国将发起成立慰安妇受害者援助基金,日本决定以财政预算向该基金出资10亿日元。然而,日本国内不断有呼声要求撤走日本大使馆前的“和平少女”像。金运成和金曙炅夫妇告诉本报记者,相关协议的达成忽略了受害者的感受,日本不承认战争罪行,没有谢罪和反省之意。
金运成夫妇说,韩国民众拒绝日本政府的资助,而是以募集1亿韩元为起点,制作并向世界出售袖珍少女像模型,来共同守护真切期盼自由与和平的“慰安妇”受害者的名誉,以及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尊严。即使“和平少女”像被撤走,也要让更多的“袖珍少女像”分散到韩国,甚至世界各地,继续传递少女像的内涵。他们认为,痛苦的历史不容忘却、不容篡改,之所以反复强调,正是为了让今天和未来不重蹈过去的不幸。期盼在“慰安妇”受害者健在时,能够得到日本政府的真正谢罪。
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指出,从改善国家关系、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出发,韩日间就“慰安妇”问题达成相关协议,这是政治事件。从历史层面、社会层面、民众感情等出发,“慰安妇”问题尚待解决的课题仍有很多。特别是协议达成后,日本政府仍然在国际社会屡屡抛出“非强征”论调,回避错误历史的行为,令人非常失望。日本需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共同构建东北亚和平秩序。
(本报首尔4月25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6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