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新闻 >

时代需要中欧合作(大使随笔)

2020-10-19 09: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代需要中欧合作(大使随笔)

 

姜 江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9日   第 03 版)

 

  1990年,我作为一名年轻外交官,到布鲁塞尔参加欧共体为中国举办的翻译培训项目。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欧洲大陆,优美的风光、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科技和友好的人民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2016年,我作为大使再次来到欧洲,这里已发生巨大变化。取代欧共体的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申根区、欧元区等机制的建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欧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中欧建交的1975年算起,中欧贸易规模增长了250倍。欧盟连续16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多年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1990年,走在布鲁塞尔的大街上,很少能碰到来自中国的游客。如今,除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这个特殊时期外,中欧双向人员往来每年接近800万人次,每周有600多个航班往返中欧两地。中欧从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到全面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关系定位不断提升,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双方建立近70个磋商和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济、人文、科技、能源、环境等领域。

  中欧合作取得如此大发展,关键在于它符合双方利益需求。中欧合作以互利共赢为宗旨,为造福双方人民发挥了积极作用。仅以促进就业为例,2001年至2018年,欧盟对华出口年均增速达14.7%,支撑了约400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17年底,中国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2900多家,为当地创造17.6万个就业岗位。欧盟是中国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中国自欧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

  中欧合作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经济全球化时代,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网络犯罪等全球性问题都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应对。中欧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开展对话与合作具有世界意义。几年前,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欧与各方共同努力,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欧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克时艰。

  中欧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成为发展双方关系的障碍。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国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模式。中国主张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这是发展好中欧关系的重要前提。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新形势下,中欧着眼长远、深化合作尤显重要。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同德国、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中欧关系深入交换意见,为下阶段中欧关系规划方向,确定重点领域,展示了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高水平的信心和决心。过去几年在欧洲工作的经历使我深信,只要双方坚持和平共处,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对话协商,中欧关系就能够行稳致远,为提升中欧人民福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驻马耳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