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体育 >

首届北京冬运会举行,竞技组主要面向青少年选手

2018-11-22 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首届北京冬运会举行,竞技组主要面向青少年选手
 
小将登上大舞台
 
 
本报记者 季 芳

  参赛选手在北京冬运会比赛中。
  戚连民摄

  练了5年花样滑冰的北京小姑娘赵可依已经能够完成两周跳的难度动作,在俱乐部里算得上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如今,她将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11月17日,北京市首届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冬运会)竞技组花样滑冰女单预选赛开赛,各花滑俱乐部选拔出的小选手经过积极备战,代表北京各区出战。与赵可依同组(女子丁组)的小选手就有100多人,竞争激烈,决赛资格需要通过预选赛来确定。
 
  “花样滑冰近两年在北京发展得很好,受到了越来越多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在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处副处长朱宏看来,北京冬运会的创办,既展现了冰雪项目在北京的发展热度,也为培养后备人才、提升竞技水平搭建起新的平台。冰雪项目扎根北京再添助力。
 
  平台搭建
 
  随着冰雪运动的迅猛发展,北京冬运会应运而生。从11月中旬首场比赛开始,到12月底赛会收官,每个周末都有精彩赛事在多家冰场、雪场上演,将会掀起新的冰雪热潮。
 
  赵可依参加的花样滑冰比赛竞争激烈,而同样受关注的短道速滑也是北京冬运会中的“爆款”项目。此次短道速滑比赛共分为4个年龄段,男、女共8个组别,参赛人数超过300人。在北京市短道速滑裁判委员会主任王自力看来,这样的参赛规模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4年前,北京短道速滑每年只有一项赛事,参赛运动员不过五六十人。现在每年市级、区级比赛就有七八次之多。北京冬运会更为人才的培养选拔提供了平台。”
 
  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滑雪、冰壶、冰球等有着较好群众基础的项目成为北京冬运会的比赛项目。除了专业性较强的竞技组赛事,北京冬运会还特别设置了群众组比赛和大众冰雪趣味赛,以鼓励大众参与,促进冰雪运动人口的增长。
 
  青少年群体成为北京冬运会的主力阵容。根据规定,竞技组的参赛选手年龄都在18岁以下,他们本就是北京冰雪运动的生力军,高水平的竞技舞台将对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朱宏表示,北京有开展冰上项目的传统,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各层面都加大了对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市16个区已经组建了107支青少年冰雪运动队伍,覆盖了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等项目,注册运动员超过了4000名。”北京冬运会竞技组的报名人数超过1500人,大大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期。
 
  项目开展
 
  近两年北京新建了多家冰场,大大缓解了冰场匮乏制约项目发展等问题,但是专业性更强、建设维护标准更高的冰壶馆依然是稀缺资源。11月18日,北京冬运会结束了冰壶女子甲组比赛,怀柔队以11∶3战胜石景山队获得冠军。怀柔队夺冠离不开全队的不懈努力,更与队伍长期以来在专业场地进行训练密不可分。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中体奥冰壶运动中心是北京为数不多的冰壶馆,此前是怀柔队的训练馆,如今也成了北京冬运会前各区队训练的主要场馆。
 
  怀柔队队员李婷练习冰壶6年,她表示:“最近两年,打冰壶的人多了起来,顺义区、海淀区都有了自己的冰壶队,也会到我们这里训练。训练期间,各队之间会打一打比赛,对提高水平很有帮助。”
 
  依托于场馆优势,怀柔区也在积极推动“冰壶进校园”,在部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开设了冰壶课,逐步建立起冰壶项目的人才“上升通道”。怀柔区体育局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张晓桥表示,孩子们会利用课外时间,乘坐专车前往冰壶馆进行练习,“怀柔区的校园冰壶课加上区队的训练,场馆的冰时排得满满的,一年的上冰人次能达到9000左右。”
 
  据了解,从2016年起,北京各区因地制宜组建各自的冰雪项目运动队,有的利用地区的场馆优势,有的则借力于项目发展的特点。以短道速滑项目为例,各区在组织业余训练之初,有80%以上的运动员都是轮转冰——由速度轮滑或花样轮滑转项而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短道速滑项目已经在北京的注册运动员超过800名。
 
  “家底儿”厚了,赛事才更有价值。王自力认为,北京冬运会是首次以区体育局为单位组队参赛的市级综合性运动会,以此为抓手,各区对青少年冰雪运动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都将进一步提升。
 
  人才培养
 
  据了解,目前北京的花样滑冰项目注册运动员达到了916名,数量增长明显,其中女单项目发展得尤为突出。在参加北京冬运会花样滑冰比赛的207名选手中,女单小队员就占到了七成以上。
 
  “音乐加舞蹈的形式,对小女孩来说更有吸引力。”带队参加北京冬运会的王一是庞清佟健冰上艺术中心的一名教练。在他看来,家长观念的转变也是北京冬季运动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让孩子拥有一项体育爱好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也促进了赛事、场地等条件不断完善。”他表示,相比过去,现在北京的青少年花样滑冰赛事体系更加完备,特别是小级别的比赛很多,让孩子们练得更有兴趣。
 
  不同于体制内培养体系,家庭的培养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北京冬季运动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朱宏认为,正是有了此前多年的耕耘和培养,才能有一批青少年选手脱颖而出,并在北京冬运会上崭露头角。“任何一个项目都要从娃娃抓起,夯实基础,才能有更多的运动员出现在更高水平的竞技场上。”
 
  北京冬运会的举办,从某种层面上而言,促进政府、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冬季项目开展。朱宏说:“应该感谢社会力量和俱乐部为我们启蒙、培养了很多冰上运动的优秀后备人才。”她表示,政府也在与俱乐部、社会力量积极合作,希望探索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冬季运动的人口基数不断扩大,好苗子逐渐进入国家队的视线中。海淀区的小姑娘王晔就入选了短道速滑国家队的天才少年组;在国内短道速滑U10、U12组别比赛中,北京选手的身影也越来越多。与队友一起获得北京冬运会冰壶冠军后,李婷表示:“我想边上学边练习冰壶,让这项运动伴随我一起成长。”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2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