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健康 >

捐献骨髓,捐的是“髓”吗(服务窗)

2018-11-30 06: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捐献骨髓,捐的是“髓”吗(服务窗)
 
1—2周内,捐献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本报记者 王君平
  随着医学的进步,被诊断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过70%的患者可以通过骨髓移植实现长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误解,一听捐献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献骨髓吗?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张晓辉表示,骨髓移植,移植的核心不是骨髓,而是造血干细胞。通过外周血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采血量甚至比献一次全血还要少,对捐献者自身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白血病患者而言却可以拯救生命。
 
  骨髓移植,在早期移植的就是骨髓血。骨髓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骨(如髂骨)的骨松质中。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造血干细胞主要栖息于红骨髓中,它就像种子一样,虽然在骨髓中含量只有1%左右,却可以生根发芽,不断自我复制,并且可以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为了获取足够的干细胞,早期的移植需要对供者进行半身麻醉,从髂骨采集1000毫升左右的骨髓血,这对健康供者来说代价就太大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应用细胞动员剂可以将造血干细胞动员入血中,通过采集血液就能获得所需的干细胞。这是移植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大减少了干细胞采集的风险。
 
  张晓辉介绍,目前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血、外周血、脐带血。从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简单、方便,是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较多采用的方法。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通过注射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发现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副作用。
 
  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身体健康吗?张晓辉表示,成年人(18—45岁)的骨髓量一般在3000克左右,大部分存在于骨髓腔。捐献造血干细胞一般采集约为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在最高峰时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次数最多不超过两次,对捐献者本身无不良影响。
 
  全球迄今为止100万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案例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安全、科学、无损健康。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能力。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适龄、健康的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会促使骨髓把储备的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使血细胞的生成。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3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