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欧洲新闻 > 英国 >

英国央行陷汇率操纵丑闻

2015-03-16 08:46 来源:国际金融报

    英央行陷汇率操纵丑闻

    ◎ 本报记者 王丽颖 《 国际金融报 》( 2015年03月16日   第 11 版)
 
  银行等金融机构陷入市场操纵丑闻并不罕见,而英国央行也同样沉陷泥潭,则是28年来首次。

  据彭博社报道,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3月10日举行的听证会上向议员们暗示,由英国反严重欺诈办公室(SFO)对货币市场标售活动进行的一项调查将涉及外部交易员和央行官员。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银行总部自1734年起一直设置在伦敦金融城的针线街,因此被人们戏称为“针线街的老妇人”。在国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前,让英国媒体感慨不已的是,一向谨慎的这家银行却晚节不保,陷入了汇率操纵丑闻。

  2008年金融危机后被秋后算账的金融机构不少,但陷入丑闻的央行却非常罕见。英格兰银行近日被曝在金融危机刚爆发时展开的货币市场拍卖可能受到了操纵,这些拍卖发生在英国央行2009年推出全面量化宽松(QE)计划之前,这是该行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名誉危机。

  英央行晚节不保

  据知情人士称,英国反严重欺诈办公室调查人员已经介入,如果真的启动正式调查,这将是该司法机构成立28年来,英国央行首次卷入刑事调查。目前,英国央行正因其管理问题面临更密切的审视,特别是在早先针对其卷入外汇操纵丑闻的调查是否严格的问题上。

  这次丑闻曝光起源于2012年4月,英国央行一位资深交易员移交了2012年4月份的一次会议记录,使得央行发觉了汇率操纵苗头,于是提出调查要求。直到2014年9月,英国央行开始约谈部分外汇交易员,调查员工在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是否有过不当行为,比如,和其他机构交易员分享即将出现的客户指令等举措。

  英国央行监督委员会去年曾指示皇家律师格拉比内勋爵进行调查,起初,问题主要围绕着交易员对2012年4月的那次会议能回忆起多少内容,后来,范围扩大到2007年底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调查围绕是否有英国央行官员知晓、甚至参与旨在操纵一系列拍卖的图谋。

  丑闻曝光后,卡尼告诉英国国会议员,在外汇调查之后,英国央行发现了50例可能的市场滥用行为,而过去英国央行可能会忽略这些行为。然而,令外界感到吃惊的是,在接受议员质询时,卡尼拒绝提供有关货币市场内部调查的细节。

  英国《卫报》评论称,英格兰央行卷入汇率操纵丑闻后,其名誉能否恢复取决于该行如何用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而不是纠结于过去所犯的错误。英国央行现任掌门人的处世态度很明显是想遮遮掩掩了事,这让法律公平在“太大而不能罚”问题上显得很乏力。在质疑声中,不管是英国政府官员还是银行高管,都在尽可能地维护该行名誉,他们不愿提供调查细节,也拒绝站在聚光灯下。而卡尼在就任英国央行行长之时曾誓言要重塑央行透明形象,这次丑闻事件显然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其实,英格兰银行从今年初开始就陆续卷入了一系列丑闻。该行一系列机密会议记录显示,英格兰银行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反应迟钝。许多人认为,2007年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停止并退出与次级房贷相关的资金项目,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开始。但是就在大约一个月前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英格兰银行理事会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面临的风险,直到2007年9月北岩银行出现挤兑危机时,他们才做出救助决定。

  QE背后的汇率操纵

  在伦敦市场,银行卷入汇率操纵案件调查并不稀奇。早在2013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就在调查伦敦外汇信息市场的基准利率是否遭到操纵,当时,伦敦外汇市场最大的参与者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瑞银就是主要调查对象。据悉,一些交易员通过操纵被广泛使用的基准汇率WM/Reuters而获取利润,而该基准汇率由美国道富银行旗下机构World Markets编纂,数据由汤森路透提供。此前,伦敦银行同业拆息(Libor)也曝出操纵丑闻,并被罚款25亿美元。这一次,英国金融监管部门将目标锁定在了央行官员身上,的确令外界很吃惊。

  英国天空新闻网援引工党时期伦敦金融城前负责人麦纳斯勋爵的话说,近年来银行卷入的丑闻案,罪魁祸首都是货币量化宽松惹的祸。2009年,英国央行的3750亿英镑的QE计划,使得银行有能力购买诸如政府债券这样的金融资产。

  很多人认为,英国监管机构的这项调查主要针对英国央行的长期抵押担保再融资机制(ELTR)。该项目自2007年12月开始实施,2008年曾经延期,2009年1月份,通过这个机制向市场提供的流动性达到顶峰(1800亿英镑),随后规模逐渐缩小。ELTR是英国央行在2007年至2008年使用的惟一紧急融资工具。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反严重欺诈办公室的调查就是针对这个项目。在ELTR实施过程中,分别进行的电话沟通是确定银行业愿意向央行付出多少利息。国债抵押担保贷款是银行获得流动性的主要形式,竞购过程中出价最高的银行将获得贷款。通常流动性最为紧缺的银行报价最高。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银行有动力通过合谋拉低央行提供的贷款利率,这样让他们的融资成本更加低廉。

  面对外界质疑,2013年7月,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保罗·费舍尔表示,没有证据显示银行业的丑闻与QE有关。然而,外界还是对此产生了质疑,尤其是欧洲央行自3月9日正式启动QE,开始每月购买600亿欧元规模债券,该计划将持续至2016年9月。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此前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也被指责存在汇率操纵现象。

  最终或罚款和解

  过去几年里,银行业丑闻大多数是以罚款和解告终的。去年11月,瑞银集团、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以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等6家银行在汇率操纵案中共缴纳43亿美元罚款。

  英国皇家律师格拉比内勋爵去年11月公布的一份独立报告,让公众把市场操纵的矛头指向了英国央行前外汇交易主管马丁·马里特,当时他应该尽早向监管机构告知他对潜在市场操纵的担忧。因为早在丑闻曝光几年前,他就已经开始怀疑大银行的交易员们正在操纵汇率。一些媒体质疑称,将矛头对准交易员而不追究银行高管的做法有失公允,显然是在为高官们开罪。

  不过,马里特后来还是因为与此事无关的行为被开除,充当了汇率操纵的替罪羊。

  格拉比内勋爵的这份报告的可信度一直遭到英国国会议员的质疑。巧合的是,就在该报告公布时,涉案的6家银行爽快地缴纳了罚款并终结了案件。

  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陷入犯罪调查除了给英国央行的信誉和行长卡尼即将进行的改革方案带来阴影外,几乎没有其他影响。但是,厄运并未因此结束,迫于舆论压力,格拉比内勋爵将调查范围扩大至银行高管,预计银行的信誉度会进一步降级。

  美国知名商业与科技新闻网站“商业内幕”分析指出,英国外汇交易市场每日交易额高达5.3万亿英镑,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在经历了长达几年时间的外汇交易市场调查之后,开出罚单区区几十亿,最严厉的时候也只是开除了一些外汇交易员,尚未有任何个人和组织因上述调查而遭受法律指控,如果这次还不重拳出击,势必会引发民众不满。

  彭博社评论说,英国央行卷入汇率操纵丑闻后,再一次证明英国监管体系漏洞过多,无论监管还是处罚都只是“轻碰”,治标不治本,所以才会衍生出各类操纵案。监管局所推出的集体和解方案大多都迎合了涉事银行的口味,并未打算根治此类违法行为,这样只会导致此类案件高发。

  英国普通民众对这起丑闻也显得很无奈。花旗银行前高级经济学家迈克尔·博克也对记者表示,英国当地民众对央行陷入丑闻事件的反应并不强烈。在他们眼里,央行只要能把英国经济增长保住,其他行为根本不足为奇,自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英国民众变得越来越不愿意挑战金融部门的任何问题。

  关于事件的后续发展,博克认为,不管英国央行有多么高傲和自满,他们的欲盖弥彰都不会阻断丑闻的继续发酵。他认为,除非针对汇率操纵的指控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否则反严重欺诈办公室的调查也会被束手束脚,这就要看调查团对治理此类犯罪行为的力度有多大,否则最终还是罚款了事。他认为,就英国国内市场而言,这起丑闻强化了人们对英格兰银行在利率方面的整体印象,它再次说明,央行不是经济的管理者,而是利率的决策者。从国际上来看,很多投资者会自动认为,英国的金融市场是可以操纵的。而英国银行业要想摆脱这个“操纵”帽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