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欧洲新闻 > 德国 >

中德借“一带一路”推进全方位合作

2016-10-24 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德借“一带一路”推进全方位合作(“一带一路”·早期收获)
管克江 敬 宜
 

 
  德国与波兰边境的斯武比采工业园区门口,装载集装箱的卡车穿梭不息。不远处一列车身印刷着“郑州陆港”字样的载货班列隆隆驶过。德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德机构看重“一带一路”建设的商机,这里也越来越繁忙。
 
  中欧班列让沿线企业业务快速增长
 
  “MBB物流公司”是旅德华侨高松创办的海外仓公司,也是斯武比采园区最大企业。公司拥有1.2万平方米的自有仓库,在建仓库面积1.5万平方米,为当地创造了120个就业岗位。中国国内电商先将货物预先储存到仓库,欧洲客户下单后迅即出货。
 
  高松向本报记者介绍说,“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扩大给像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机遇,近年来业务爆发式增长。公司正在积极评估中欧班列货运的可行性,并通过多趟班列进行了测试。通过铁路运输,货物从深圳保税仓到这里只需要13天。
 
  看上“一带一路”商机的还包括斯图加特的自由媒体人乔·施瓦茨。他最近加入了一家德国华人物流企业,并兴奋地带本报记者参观几层楼高的仓库:“这里以后会堆满来自中国的商品。我去同海关交涉时他们还不信,回头看他们怎么处理那么多清关文件!”来自重庆的企业家董能君说,“一带一路”倡议给了她搭建一条“电子丝绸之路”的信心,以帮助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直接面向欧洲市场销售,并根据它们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
 
  越来越多的中德机构正将自身业务同“一带一路”结合起来。今年9月,德国物流巨头敦豪集团(DHL)在上海宣布,将借助“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推出成都—伊斯坦布尔、越南—中国—欧洲、日本—德国三条运输线路,打通铁路、公路及海路运输。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安鹏表示:“贸易有助于促进社会繁荣并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亚洲地区,日益增加的生活需求以及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推动了消费及贸易活动,从而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改变,其幅度是世界其他地区不能相比的。”
 
  今年7月,北京市与海德堡市共建中德科教创新园,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首批入驻。闻知消息后,北京市国税局主动邀请这两家机构宣介境外企业税收政策。北京市国税局局长李亚民对本报记者表示,通过对“走出去”企业调查,发现多数企业对税收风险重视不够,北京国税采取多种方式,为“走出去”企业解决境外投资中遇到的税收难题。
 
  德国更积极地拓展欧亚大陆市场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成果,德国已成为中欧班列线路上的重要节点。目前有6条班列线路从中国始发,延伸至德国汉堡、杜伊斯堡等城市。2015年,中欧间共开行班列815列,中德间达400多列,运载量达3万个集装箱,预计到2020年达到每年约10万个集装箱。德国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云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欧货运轨道交通对改善贸易流通、促进中欧经济往来有积极作用。目前像杜伊斯堡这样的沿线城市已经从中获利,其经济枢纽地位明显提高,2015年有7家中资企业在那里投资。
 
  “中欧班列是中德合作的亮点,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空间广阔。”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贝诺·彭泽对本报记者说,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德国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了亚投行,并成为该行域外出资最多和投票权最高的国家。他说,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德国经济中所占份额为99.3%,它们也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这对于德国经济以及“一带一路”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对本报记者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德国各界、特别是经济企业界对“一带一路”的认识越来越深,期待越来越高,合作举措越来越实。不少德国政治家和企业家逐渐变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一带一路’被视为中国给全球提供的公共产品,以前德国人经常问我‘一带一路’的内涵是什么,现在德国企业家更想知道,他们怎样才能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怎样才能参与欧亚大陆市场。”
 
  史明德认为,中德两国经历了经贸合作、技术合作和金融财政合作几个重要阶段,全方位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中德之间有广大的亚欧经济区域和国家,蕴藏着丰富的市场潜力,未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在继续做好中欧班列项目的同时,中德企业在推进泛欧交通网络、跨境电力运输等项目上也大有可为。
 
  (本报柏林10月2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2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