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奇葩校规束缚孩子成长(行与思)
吕 端
日前,“史上最严校规”又一次上了微博热搜。在广东某中学这份关于男女交往的校规中,男女生之间共同进出饭堂、互为彼此打饭、为异性拎提包等都被列入禁止行为。
近年来,“奇葩校规”“最严规定”频频出现。究其原因,无非是学校图方便,在男女交往方面,宁肯全面禁止、不留空间,也不要出现差错、引发事端。但是如此简单粗暴的禁止性规定,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个性化发展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且不说这样的规定是否侵犯到学生的人权,即便从规定本身来看,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压抑孩子天性的校规,其实更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猎奇心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奇葩校规”采用的简单禁止的手段,与教育的本质是相违背的。如果一味阻止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不仅抹杀了孩子们本该拥有的食堂共餐、一同讨论、追逐奔跑的美好回忆,而且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人际沟通、情感交流上的障碍。
管理学生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但在管理方式上,学校还应多想一层。与“奇葩校规”相反,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内不少学校陆续开设了“人性与人际关系”“两性与恋爱”等课程,通过疏导、说理、循循善诱的方式,把问题讲透。比起简单地“一刀切”、完全地“禁”与“堵”,找准孩子的特点,以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这些更为重要。
校园需要同窗之情,学生需要一个有温度的成长环境,这样的教育才能走得更远。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30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