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让钱和科技“碰头”
本报记者 崔 佳 李 坚
入驻企业5600家,服务8万多用户,累计交易额51.69亿元——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开张近两年,取得的成果令人刮目。作为重庆市首个综合科技资源集散中心和创新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大市场目前已推出了九大类共计44项服务,一个低成本、便利化的一站式“互联网+”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已渐渐成型。
对接资源 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目前创新创业资源虽然较多,但相对比较分散,创业者想便捷找到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并不容易。”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董事长黄建说,大市场由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打造,目的就是尽可能把更多的科技服务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统一开放的科技资源集散与创新服务平台。
大厅进门处不远,就是“重庆科技服务云平台”的大演示屏,点击操作,成果交易、资源共享、金融支撑、人才保障等模块一应俱全。
既有线上展示交易,也有线下牵线搭桥,目的只有一个:实现钱和项目“碰头”。重庆高铂瑞骐科技公司的一款食道测压产品,就在这里找到了“婆家”。去年3月,公司拿着商业计划书找到大市场。大市场将产品进行了线上发布,又根据产品的特点联系了几家医疗器械企业。当有企业表现出投资意向时,大市场召集双方在实体大厅组织了3次路演。目前他们已与一家公司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
创新流程 促知识产权变现
近来,重庆欧派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喜获100万元贷款。“专利终于也能贷款了,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公司总经理王洪刚言语中难掩兴奋之情。作为一家综合性高科技企业,该公司持有100多项专利,但拿着专利去融资时,面临的状况却是“传统银行贷不到款,小贷公司利息太高”。
企业的苦恼,就是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突破的方向。为破解知识产权“变现难”的问题,去年3月,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成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撮合”银行、评估、保险、担保、处置、法务等机构,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流程进行了创新探索:事先进行价值评估,引入履约保险共保和全面风险管控,一旦出现风险,平台对知识产权质押物进行收购、储备和处置。
目前,已有7家公司的2800余万元贷款需求进入了银行审批阶段。
发“渝新券” 为企业买放心服务
作为重庆高新区一家软件研发公司的负责人,马琴曾对购买科技服务有“畏难”情绪:企业申请专利和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虽给补贴,但企业要联系服务机构代办,先行垫付费用,申报成功才能领补贴,申报失败就得自掏腰包。对此,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倪力也深有感触:如此一来,企业创新积极性受影响,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的效果也打了“折扣”。
为改变这种状况,去年7月,高新区管委会推出发放科技创新券(以下简称“渝新券”)的举措,由科技服务大市场具体经办实施。作为第一批符合条件的申领企业,马琴的公司领到了1万、3万和10万三张面额不等的“渝新券”。企业持“渝新券”可向入库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服务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后,高新区再向收券的服务机构兑付相应费用。
“后补助”变成“前担保”带来了双赢效益。科技企业有机会免费享受放心的中介服务,创新积极性自然提高;服务机构也不吃亏,“渝新券”增加了业务量,只要服务得到认可,政府报账也很顺畅。截至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领取价值1800余万元的“渝新券”;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也更多地向高新区聚集,光是专利服务机构半年多就新落户了5家。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3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