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企业资讯 >

中车青岛四方:从卖产品到全方位“出海”

2017-04-20 06: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车青岛四方:
从卖产品到全方位“出海”(青岛制造·中国名片)
宋晓华

  动车组在中车青岛四方整装待发。
  张进刚 邓旺强摄(人民视觉)

  中车青岛四方钳工郭锐在车间内工作。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摄 

  春天,孕育着希望,萌发着生机。
 
  3月16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建厂动工仪式,总投资1亿美元、占地275亩的厂区即将拔地而起,标志着中国地铁出口发达国家最高纪录订单的生产正式启动。
 
  4月4日,中车青岛四方中标东南亚首条高铁印尼雅万高铁,再一次吸引世界瞩目。
 
  伴随“青岛制造”的高铁、动车驶向世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引领这座城市加速融入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而且成为驶入海外的加速奔跑的“中国名片”。
 
  加速“出海”
 
  中美地方经贸合作再结硕果。
 
  青岛与芝加哥是商务部确定的中美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近日,青岛四方机车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建厂动工仪式,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发来贺信,将此举赞誉为中美地方经济合作的一个新典范。
 
  就在一年前,同样在芝加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中标总金额13亿美元的芝加哥地铁车辆项目,一举斩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铁车辆采购——846辆地铁车辆订单。这也创下中国一次出口发达国家地铁车辆数量最多的纪录。
 
  芝加哥拥有美国的第二大公共交通系统,地铁历史悠久,自1892年开始营运,目前运营着8条、总长170公里的线路,年发送旅客约240万人次。
 
  芝加哥交通管理局通过国际招标采购846辆7000系地铁车辆,用于更换芝加哥地铁线上的旧车,这占到芝加哥全部运营地铁车辆的一半。
 
  中车四方从众多竞标者中脱颖而出,靠的正是扎实的中国技术。
 
  芝加哥地处高纬度地区(北纬41.8度),与中国的乌鲁木齐、沈阳等城市处于同一纬度,气候寒冷,多大雪天气。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开发的耐高寒动车组,已经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兰新高铁投入使用,其耐高寒技术将应用于芝加哥地铁车辆,确保地铁安全运行和乘客的舒适度。
 
  车辆的本土化比例达到了60%以上,使得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芝加哥生产的地铁车辆,具有美国“血统”。
 
  这一项目甫一成立,就被寄予厚望。芝加哥市长伊曼纽尔在奠基仪式上对中车四方公司在芝加哥投资建厂表示感谢,认为这一重大的投资项目将为芝加哥东南部和整个芝加哥带来新的经济动力,并将助力芝加哥打造全新的21世纪新城市交通系统。
 
  过硬的技术为中车四方迅速赢得口碑,引领高端装备加速“出海”。
 
  在香港,2012年,中车四方在国际竞标中赢得香港9列高速动车组订单;2015年,再次在国际招标中胜出,获得香港774辆地铁车辆合同。
 
  新加坡,一座建在地铁上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车四方先后累计获得916辆地铁车辆订单,实现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高端地铁车辆。
 
  如今,新加坡疾驰而过的地铁当中,每三辆中就有一辆是青岛制造。
 
  在阿根廷,2013年中车四方赢得总计709辆、金额近10亿美元、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城际动车组订单。
 
  今天,奔跑在阿根廷的“中国造”城际动车组,被誉为流动的“中国名片”。
 
  同时,他们还向阿根廷输出了城际动车组技术,从单一的卖产品,到“产品+技术+服务”全方位“走出去”。
 
  关于中车四方的“出海”故事,一组数据颇有说服力。
 
  时下,中车四方正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进行全球布局,在海外已累计获得5000多辆出口订单,产品出口新加坡、阿根廷、美国等高端市场,与缅甸、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的合作项目陆续实施。
 
  输出标准
 
  得标准者得天下。青岛是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标准化建设示范市,在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组委中专门设立了“标准组”。中车青岛四方不仅输出高品质的高速列车,更输出标准。
 
  4月4日,中国与印尼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合同在印尼雅加达签署,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承包商联合体成员,将为印尼雅万高铁提供11列8辆编组的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
 
  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第一单。项目全部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借鉴中国高铁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
 
  雅万高铁作为东南亚首条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3年建成通车。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雅加达至万隆的交通压力。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是中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其意义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互联互通作用,不言自重。
 
  近几年,一件件引领行业标准的“大国重器”在中车四方横空出世。
 
  2011年,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创造了时速605公里的实验室滚动试验最高速。2012年,首列城际动车组填补国内空白;2014年,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出世;2015年,成功研制永磁高速动车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高铁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成功,该动车组在13个技术领域搭建了“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成为中国高铁的下一代主力车型。
 
  去年10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首批三个项目中,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项目。
 
  如今,中车四方股份已赢得了“标准”话语权:在高速动车组领域,获得了660多项专利,并主持、参与编制百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创新引领
 
  时间拨回到2006年,彼时中国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然而不到10年,中国高铁就以最快的运营速度、最长的运营里程和最全面的技术领跑全球,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中国高铁加速崛起,以中车四方为代表的中国高速列车企业演绎了怎样的精彩蝶变?
 
  “以我为主,先人一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经理马云双用八个字道破这家“青岛制造”佼佼者快速发展的秘诀,该公司每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套7元资金自主创新。
 
  早在2004年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之初,中车四方就明确了“以我为主”的创新策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把握创新的主动权。
 
  2006年,当第一列国产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动车组问世时,中车四方股份不仅完成所有原始图纸、资料和技术标准的消化吸收,还针对中国铁路运营环境,完成110项优化设计,解决了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难题。
 
  此后,中车四方一发不可收拾。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长编高速动车组,以及世界首列卧铺高速动车组,基本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技术。
 
  2010年,中车四方股份历经近两年的攻关,完成业内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科学试验研究,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快、设计时速380公里的CRH380A动车组。
 
  如今,CRH380A担当中国高铁的运营主力,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十余年间,从“追跑”到“领跑”,中车四方的角色在悄然发生变化,伴随而来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中车四方股份加大创新投入,建成了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研发试验平台,在高铁领域搭建了世界领先的19个仿真平台和17个试验验证平台。
 
  中车四方股份还将创新的触角伸向海外,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打造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
 
  近年来,相继成立“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为高铁加速“出海”蓄势。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中车四方打造高铁“人才硅谷”,汇聚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为动车组技术创新提供强劲支撑。
 
  在青岛,高速列车装备已形成产业链,汇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车小镇”。
 
  庞巴迪、中车四方、威奥集团等120多家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企业纷至沓来、陆续投产,使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长为未来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之一。
 
  如今,全国60%的高速动车、25%的城轨、地铁都是青岛造。从时速200-25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以及以上各个速度等级实现了全覆盖,不但以最快的运营速度领跑全球,而且从热带海岛到西北荒漠,从零上40℃高温到-40℃严寒,适应世界最复杂的运营环境,成为国内外同行业当之无愧的创新“火车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20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