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是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 |
暑假就要结束了。回顾今年暑假,除了为我们带来无尽乐趣的奥运会,也有一年一度的电影暑期档。
而今年的暑期档,却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影迷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打开手机订票平台,都不知道该看哪个片子。
数量未减 质量堪忧
去年暑期,仅《捉妖记》《煎饼侠》和《大圣归来》3部影片,就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国内影史纪录。而今年暑期陆续上映的暑期档影片,虽然上映频率毫不不亚于去年暑期档,卖座率就大打折扣了。《三人行》《危城》《寒战2》《绝地逃亡》《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等,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备受关注,但上映后的效果并不乐观。
从豆瓣评分来看,绝大部分电影,包括成龙主演的《绝地逃亡》,普遍得分徘徊在5分左右,极少数能挤进7分以上,而8分以上的电影更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国产喜剧片《陆垚知马俐》《快手快枪快枪手》《发条城市》等,更是成为广大影迷和业内人士纷纷质疑并且批评的软肋。《发条城市》勉强过了6分,但《陆垚知马俐》《快手快枪快枪手》都未能超过5.5分。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青春片如果只是靠砸啤酒瓶、不小心掏出避孕套、堕胎、车祸、出国等标配情节、元素以及简单重复的“配方式生产”,那么青春片效益递减就是不可避免的。今年的喜剧片在内容上也未能给观众带来崭新的印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向笔者表示,今年的这几部喜剧片,归根结底还是品质问题。“有些电影,能看出里面设置了一些笑点,但观众却笑不出来。”
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认为,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提供未知的故事。观众对之前在荧幕上没有感受过的情绪、价值观是有期待的,电影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创新带给观众新鲜感,但今年的暑期档没有做到。
他还谈到,前几年,观众对于电影的热情处在一个沸点,这种沸点遇到不同风格的电影,票房自然而然就上来了。而现在,观众观影的评判标准越来越多样化,看法也变得更加理性,这也使得之前不管好片烂片统统都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票补减少 吸金却难
一些影迷反映,今年的电影票从价格上来看已经没有去年有竞争力。在网络购票平台上,已经很难再看到9.9元、19.9元的高性价比电影。一些业内人士也曾表示,今年电商之间纷纷并购融合,“票补”缩水,导致很多没有观影习惯,完全冲着低票价走入影城看片的观众大幅减少。
一些热衷于在微博、微信平台写影评的资深影迷告诉笔者,除了电影价位的影响,中国观众的既有观念也可能是今年暑期档不力的重要因素。“中国观众去影院只看大片、只看3D的习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一些网友也纷纷在网上表示:一些喜剧、文艺片,下线之后在家里看其实也一样,没必要花五六十块钱,专门去电影院看。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谢伦灿认为,如今市场上的文化消费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电影也并不是暑期的唯一消费品。他表示,近几年新媒体播放平台的发展越来越蓬勃。以前,影院的电影下线之后再到观众免费观看,都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但现在,电影下线没过多久,就能通过各大播放平台观看了,这也就降低了大家去影院看电影的热情。
近几年,不断有人提出要对国产电影加以保护,并且不能陷入唯票房论。但刘藩认为,评判暑期档电影,还是要回归到票房和口碑。电影的投资本身就很大,是上千人的队伍制作出来的。有的电影的确可以称之为艺术品,但它首先是一个产品,资金一定要循环,有付出就一定要有回报,“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奥运冲击 还真未必
今年8月,里约奥运会在巴西举行。今年的夏天还真跟以前的暑假不太一样,“难道大家都去看奥运,就不去看电影了?”
其实未必。据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两个奥运年的暑期档票房并没有受到奥运会的太大影响。甚至2012年,在《饥饿游戏》《普罗米修斯》等美国大片和《画皮2》《痞子英雄》等国内影片的联合作用下,暑期档热度直至9月仍未停息。
笔者在翻阅2008年暑期的《中国电影市场》杂志时发现,当年影迷对暑期档的热情并未受到北京奥运会的影响,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月票房和暑期总票房,反而都纷纷创下历史纪录。
其中,一篇题为《大片逞强票房井喷,中小影片各有收获——2008暑期电影市场扫描》的文章写道:例如《赤壁》,能够在暑期档的电影战火中大战告捷,得益于暑期档的“天时”、无强片入市的“地利”和奥运人文氛围打造出的“人和”。
韩浩月也对笔者谈到了奥运会的积极影响。他认为,奥运会期间,人们都处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下,大家的快乐值也会随之增加,这种热情同样会涉及到身边的文艺产品。
今年8月5日,电影《盗墓笔记》正式上映,截至8月24日,票房已达9.59亿元,可以算是抓住了暑期档的尾巴,成功破冰而出的一匹黑马。眼看8月份即将结束,开学季即将到来,其他已上映甚至未上映的电影,能否像《盗墓笔记》般幸运,恐怕并不让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