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温智涛:浣溪古窑和它的“无常之美”

2018-05-02 11:02 来源:网易

    “ 
    自2017年春天开始,一家名为“浣溪古窑”的新派茶器窑口出现在了青花瓷茶器圈,肥美的釉水、新颖的设计以及精致的画工让它很快成为圈内玩家们追捧的对象。近日,我们有幸联系到了“浣溪古窑”的窑主温智涛,原来这位出生于八零后的年轻窑主,以前是从事影视剧和纪录片摄像工作的。创建浣溪古窑是他刚满而立之年的跨界之举。
 
    ”

 
    ▲ 与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合影
 
    Q=记者提问      A=温智涛回答
 
    Q:听说您以前是从事摄像师工作的,据说水平也很不错,和罗振宇、王小丫等名人都有着长期的合作?为什么摄像师做得好好的,突然转行从事青花瓷的制作呢?
 
    A:其实在创立浣溪古窑之前,有一段时间,我拍摄了许多历史纪录片,有机缘拍摄过近千位老革命、老艺术家、老科学家。他们那辈人,往往都很传奇;因为一辈子赶上了太多的大事件,比如抗战、内战、反右、文革等等,各种意想不到的妻离子散,生离死别,以及对于人性种种超乎寻常的考验。
 

 
▲ 青花永乐压手杯
 
    但是,这些老人在采访过程中,触及到那些悲情往事,却很少有非常激动,情绪失控的,一切都在平和和安宁之下娓娓道来,仿佛刚才讲述的各种超乎寻常的遭遇,皆是茶余饭后的邻人往事、酒楼茶肆的评书话本,和自己毫无关系一样。
 
    而那段时间也常会遇到这样的经历,一位老人前些日子还坐在客厅和你讲述他一生的跌宕往事,一两个月后,就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一切的悲欢荣辱都随风飘散。
 

 
    以无常之心面对有涯之人生,尽人事而安于无序之结局,成为了那一时期,我的悟道。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诸法空相吧……
 

 
▲ 心经三才盖碗
 
    就在那段时光后不久,我接触到了青花瓷,也接触到了即使是工艺大师也无法完全把握的釉下青花的制作技术。
 

 
    Q:也就是说,青花瓷让您有了和生命无常一样的感受?能详细谈谈吗?在我们一般人看来,青花瓷就是匠心制瓷就好了,怎么能跟生命、无常之类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呢?
 
    A:可能大家会觉得我这样说有点牵强,但是在我看来的确是有着某种冥冥中的联系的。我简单讲,青花瓷是由多道工序配合完成,《天工开物》上讲,工序七十二道,但其实细分起来,工序更要多得多。
 

 
▲ 缠枝菊花鸡心杯
 
    如果坚守古法的话,每个环节,都必须手工完成,而但凡某个工序的某个师父一时懈怠,则整个流程失控,断无可能生产出完美品。
 

 
▲ 柴窑常青莲宫杯
 
    如果说一般手工艺品讲究匠人匠心的话,青花瓷讲究的是整个匠人团队的匠心。国画界有大师齐白石、张大千;紫砂界有横空出世的划时代大师顾景舟,但青花瓷却鲜有技能齐具的大师,倒是一代督陶官唐英颇具盛名,因为青花瓷,说到底还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某个工序的某位大师的成功,很难成就一件完美的青花。
 

 
    因此,制作青花瓷,更像是我之前从事的影视行业。拍一部电影,剧组的每一个部门都必须给力,而且必须有极强的团队精神,拿出极其投入的态度鼎力配合,这样才有可能制作出精品电影。
 

 
▲ 青花釉里红鱼藻纹压手杯
 
    因此我开始痴迷青花瓷,深深的被这种无常所打动,他的一切都是不可能完全掌控的。要想出精品,各个部门都必须是顶配,还不一定能保证生产得出来,因为出精品还得老天爷赏脸。窑内气氛,烧窑时候的天气等等因素,是人力无法干预的,封上窑炉的一瞬间只有听天由命。
 

 
▲ 蓝地白花马蹄展
 
    Q:也就是说青花瓷这种不可掌控和无常之感契合了您当时的心境,所以开始自己做青花瓷窑口?那么浣溪古窑在制作和生产上又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A:跟您纠正一下,是采用传统技法制作的手工青花瓷才有这样的魅力,工业品都是标准化,一切都是可控的,因此就没有这样的魅力了。正是这种传统的技法制作青花瓷,吸引我2017年,做了浣溪古窑。浣溪古窑的努力在于——用传统的材料和技法,结合现代审美,现代的设计元素,希望做成不一样的新派中国瓷。
 

 
▲ 海浪纹玄武杯
 
    浣溪古窑的所有工序都采用传统工艺,请最有经验,依然用古法创作的师父,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坚持用最传统的釉果,手工练泥,嘴吹釉,当然,还必须有手拉坯,手绘青花。一道道工序,尽管有师父们几十年的经验保驾护航,但是最终出窑,还是像临产一样,不知道生出来的孩子是否如您所愿。
 

 
    画仿明的师父就曾公然拒绝我最早找到的制坯师父做出来的坯,直到我请到了景德镇最贵的制坯师父;绘制康熙山水的师父,会要求制坯师父的所有坯,都必须打磨到如婴儿皮肤般细腻才肯下笔。
 

 
▲ 青花五鹿莲子杯
 
    浣溪柴窑的烧窑师父,为了保证窑内纯正的氛围,必须要求我所有的青花瓷必须是高岭土,不能有一只用现代泥、高白泥。
 

 
▲ 满地梅圆融杯
 
    他们的坚守和脾气也成就了浣溪的产品。因此做纯手工的器具,一定是有脾气、有要求,有温度的人。某个环节上的顶配师父也绝不愿和某个环节上的半吊子师父合作,因为,他的不专业,极有可能葬送之前师父们的一腔心血。
 

 
▲ 青花釉里红富春花禅师斗笠杯
 
    Q:听上去有点尽人事安天命的意思,尽我所能去创造好作品,但是最后是否能成为精品,还得有点运气的成分。也就是您说的尽人事而安于无序之结局。
 
    A:我不认可“运气”这个词,所谓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某种意义上是指要顺应天命,天命不是运气,是靠拼尽才华和努力,无限接近成功的可能。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的魅力就在于,介于控制和失控之间有分寸的游走,器物在匠人的手作之间,开始有生命的成长,你永远也不可能精准推断他最终生长的模样,就像你永远也无法判断你的儿女最终能否如你所愿成为你希望的人一样。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有生命的,在你伸手拉坯的一瞬间,他的生命就开始恣意生长,他的未来,也许是惊喜,也许是惊慌。
 

 
    但这一切,从过程到结果,你必须尊重他,因为他已然在匠人的指尖有了生命的灵气。你必须尊重他敬畏他。不能控制他。这就是纯手工青花瓷的美,一种介于可控和失控之间的难以捉摸的美。
 

 
▲ 龙纹折腰杯
 
    我想这可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就像不言说的中医、国画、草书等等,在可说不可说,可控不可控之间,难以驯服,但让人欲罢不能。一切皆无常,但无常才是生命和艺术的常态。
 

 
▲ 缠枝扁菊茶叶罐
 
    Q:明白了,非常有趣的青花瓷的无常之美。那么浣溪古窑未来还会做什么样的努力呢?
 
    A:到2018年4月7日,浣溪古窑就已经建窑一年了,产品虽然有不少,但完美品还不算多,但我们一批高水平、高要求的师父们已然汇聚起来,他们和我一起,在用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创造青花瓷。
 

 
▲ 龙盘
 
    为了迎接这一周年,我们正在景德镇复原搭建古法的龙窑。不久之后,用古法龙窑和马尾松配合烧制的龙窑产品就会问市。相信到时候,龙窑内翻滚无常的气氛,会将浣溪古窑无常之美宣泄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