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制裁何其多 市场信用何所在(望海楼)
■ 梅新育
日前,美方突如其来宣布禁止美国企业向中企中兴公司供货。这在全球市场参与者面前,再次暴露了美国的市场信用风险。美方行径引起了市场对美国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担忧。美国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使用经济制裁手段最多的国家。市场参与者不得不认真考虑——与美资企业合作时,可能会由于美国对外制裁等原因而随时面临池鱼之殃。
历史账本一清二楚。1914—1990年间的116起国际经济制裁中,美国主导的有77起;冷战结束后至2007年新增的80多起制裁案例中,美国参与的超过60起,涉及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按常理,战争和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期间才是经济制裁高发期。但上述数据清晰显示,冷战结束后短短十几年间,美国发起和参与的经济制裁案例就已高达1914—1990年间的近八成。须知1914—1990年间还经历了席卷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发起的制裁如此之多,这种趋势无论如何都与西方标榜的“民主自由的胜利”背道而驰。审视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数量,就不难理解别国企业若要与美国企业合作,需要付出多大机会成本,承受多高的潜在风险概率,还要违反多少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目睹这一切,从中国到其他国家,各国企业界显然应该考虑从关键技术等各方面尽量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任性滥用自己在供应市场上暂时的地位而制裁对方,其结果通常是损害自己的市场信用,进而最终损害自己的市场份额。
在1981年底发起的对苏联天然气出口管道制裁中,美国的制裁措施既没有阻止苏联天然气管道建设,也没能阻止西欧和日本参与这个项目,最后不得不在1982年11月宣布取消此项制裁。这件事情给美国带来的麻烦一大堆:美国相关产业公司至少丧失22亿美元订单,美国对苏出口在整个西方对苏出口中占比从1975—1978年的25%下降到1984年的0.4%,美国公司被普遍认为是“不可靠供货商”而从此在苏联东欧难以获得合同,其负面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与欧洲、日本盟国的关系也大大恶化。而当时建成的苏联天然气管道,则成为东欧、中欧、西欧众多国家及其人民的能源供应生命线,地位至今仍不可替代。
本世纪初的初级产品牛市中,一些大宗矿产供给国自以为占据谈判优势,对贸易伙伴予取予求,索要不现实价码,而且动辄毁约。结果,在2012年初级产品市场步入熊市之后,它们成为下游买主首选的抛弃对象,很快就不得不前倨后恭,请求不久前还遭受它们勒索的贸易伙伴采购矿产。
道理都是相通的,历史还会重演。美方行为表面上是针对中国,但最终伤害的是美国自身。
中国的完整工业体系,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全面贸易禁运下建成的。中兴等中国高技术企业,此前早已不止一次遭受过美国的掣肘,但中国仍然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出口大国。相信这次中兴事件,会更加激励中国自主研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对此预期已经做出了反映。
面对美国市场的信用风险,希望避险的高新技术产品买主们,应该同等条件优先选择“中国制造”。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20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