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新论)
胡海升
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小企业必能乘势而起
近日,中外专家齐聚“2018中国制造论坛”,探讨在全球制造业变局下如何进行新产业革命。有专家表示,中国制造业创新不仅需要培养“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还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
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史上,集体崛起的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增进城乡市场繁荣的重要力量。如今“野蛮生长”的方式不再多见,随着科技驱动增强、消费愈发追求个性,市场需求更呈现出多样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要求中小企业直面市场,紧跟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只有处在创新一线、保持创新热情、增强创造势能,才能勇立潮头、基业长青。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中国中小企业面临不小挑战。一方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许多中小企业依托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环境红利等很难再成为优势;另一方面,在全球价值链中,品质与品牌成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国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要在全球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无不需要把创新发展放在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换言之,新产业革命对中小企业至关重要,必须在创新创造上有谋划、敢担当。
“任何人,只要他的生命维系于创新,就都能创新。”中小企业要想赢得未来,首先应主动有为,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哪怕成功百分比很小的企业创新,都可能成为开辟新行业、带来新职业、增添新活力的巨大源泉。同时,要创新管理模式及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创造“高精尖”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要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积极融入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体系、注重培育企业家精神,把创新当作时代使命的中小企业,一定大有可为。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全社会责无旁贷。金融企业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丰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加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也要与中小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发项目、共同培养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实现科研机构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更应该聚焦政策、聚集资源,积极倡导创新文化,让中小企业在健康的营商环境中实现转型飞跃。
管理学有个著名的“隐形冠军理论”,指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和经济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小企业,尤其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却籍籍无名的中小企业。这些“隐形冠军”的特点就是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创新能力强、成本竞争优势明显,德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强国,就是“隐形冠军”的代表。我们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也在积极引导制造企业深耕细分产品领域,并公布了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名单。随着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也能得到充分释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只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小企业必能乘势而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
(作者单位:北京金融街集团)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