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旅游 >

旅游脱贫,打好红绿两张牌

2016-10-23 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四川古蔺
旅游脱贫,打好红绿两张牌(长征路·新故事)
金正波 王 军
 
  深秋十月,走进海拔近2000米的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天气渐凉,但一路风光旖旎。两碗自家酿造的米酒下肚,箭竹苗族乡团结村的苗族阿哥项子君从屋里拿出芦笙,在院子里边吹边跳了起来。“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提高了,日子更好了!”项子君高兴地告诉记者。
 
  沿着项子君家门前的一条水泥路往山下走,大约500米,有一个天然的喀斯特溶洞,叫大黑洞。2008年,项子君将房子翻新后开起了农家乐,但由于景区知名度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并不多,农家乐一度经营困难。
 
  2015年,古蔺县政府对大黑洞景区进行整体开发,今年7月,大黑洞开放试运行,景区内壮丽的溶洞景观、富有风情的苗寨民俗文化、旖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今年,项子君的农家乐营业额已经超过了20万元。
 
  “要真正把旅游发展成我们的支柱产业!”箭竹苗族乡党委副书记刘晓瑜告诉记者,政府鼓励贫困农户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销售苗家土鸡、老腊肉等农特产品,拓宽扶贫产业面,形成新的增长点,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在古蔺县脱贫攻坚的“新长征”中,箭竹苗族乡依托绿色自然风光,打造大黑洞景区,立足山水下功夫;古蔺县的太平镇则在发扬红色文化上做文章,保护红色遗址,开发红色资源。
 
  赤水河畔,素有“小山城”之称的太平古镇依山傍水。古镇内楼台木屋沿石梯街道错落分布,这些大多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沿着古镇的台阶由上而下,行至赤水河,河边立着一块“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的纪念碑。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二渡赤水、四渡赤水的主渡口就在太平镇。
 
  太平镇上的红色遗迹随处可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同志的驻地旧址,红军总政治部、红军临时医院、苏维埃临时银行等红军遗址87处保存完好。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和纪念碑也坐落在该镇,红军故事广为流传。
 
  家住太平古镇老街的车盛寅,已90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他说:“1935年,我年仅9岁,曾亲眼目睹红军渡过赤水河。红军在街头发动群众、写红色标语、宣传抗日等场景依然历历在目。”1946年,车盛寅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1986年退休后,他致力于保护红色遗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向街坊四邻和过往游客义务宣传长征精神。
 
  如今,太平古镇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成为国家4A级景区,每逢节假日,许多游客慕名拜访,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收入。
 
  位于四川省南部、川黔交界处的古蔺县居住着汉、苗、彝、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8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按照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到2018年底,该县要全面完成7.43万贫困人口的减贫任务,2019年成功实现贫困县“摘帽”。无疑,这是一场攻坚战。
 
  古蔺县县长陈廷俊介绍说,为实现“率先摆脱贫困,同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古蔺县坚持旅游扶贫,通过大景区开发带动、乡村旅游开发带动、旅游商品开发带动、旅游线路开发带动“四个带动”助农增收。
 
  古蔺县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打好红绿两张牌,塑造“生态田园,红色古蔺”,为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撑。“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战役72天,其间,红军三进古蔺转战54天,他们为古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陈廷俊表示,古蔺人民正上下一心,继承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弘扬“乐观自强,神采飞扬”的古蔺精神,打赢这场新战役。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23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