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纯正的阅读口味(新语·我的悦读)
温儒敏
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养成喜欢阅读的良好生活习惯,抵制低劣的流俗文化
青少年比成年人爱读书,这是基本事实。不过“青少年”也要分不同的年龄段: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的阅读量最大,到了初二就一路下滑:高中生要应对高考,读的大都是指向考试的书,完整自主的阅读很少;大学生的阅读总体状况也不见得好,很多人只读专业的书或是流行读物。成年人的阅读状况最差。国民的平均阅读量如果除去中小学生的,阅读的平均数可能很低。
根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今年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有所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对14—17岁青少年而言,网络阅读多了,挤占了纸质图书阅读的时间。而9—13岁儿童的阅读率提高,是因为父母比较注意不让这个年龄段孩子玩手机,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要求采用“1+X”办法拓展课外阅读,即学1篇课文,延伸阅读若干篇同类的作品,也起到鼓励阅读的作用。至于0—8岁儿童阅读率降低,可能因为反对搞提前量的“小学化”,幼儿园主要是听故事,有些书就“移到”上小学之后再读了。
孩子们的阅读很难规定硬性指标,但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有量的要求。小学初中9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初中不少于260万字。高中课标要求“各类文本的阅读量”达到300万字。小学初中的阅读数字可能少点,如果平均每本书15万字,那么初中至少要读18本书;如果平均每本书20万字,那么整个高中至少要读15本书。而喜欢读书的孩子,读书量一定比课标要求多出很多。
中小学生的阅读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功利性太强,只是为了学语文或者考试去读,会败坏阅读口味。更重要的,是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养成喜欢阅读的良好生活习惯,抵制低劣的流俗文化。三四年级以后,应当放手,让孩子自由阅读、个性化地阅读,潜心会文,切己体察,避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他们的体验与思考。
二是“快餐式阅读”或“浅阅读”。要求学生全都是“深度阅读”,不去接触流行文化,不现实,也不必要。然而,中小学生还是要以读纸质书为主,不宜太早或过多地利用网络和电子阅读,也不能迷恋“快餐式阅读”。应该尽可能多读经典,读一些比较深刻又有益于素质提升的书,对于培养纯正的阅读口味,使自己保持一种真正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大有好处的。
(作者为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23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