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促运动”缘何事与愿违(辣评)
赵文清
近日,北方某省优质初中学生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服用含兴奋剂类药物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为了在中考体育中多考几分,不仅违禁药物出现在考试中,走后门、拉关系、弄虚作假、替考等违法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即使在日常体育锻炼中,也有一些学生只针对测试科目进行训练。
将体育成绩纳入升学的考核依据,初衷是想“以考促运动”,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结果却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如今甚至出现了极端“应试”方法,原因何在?
究其根本,是唯分数论的单一升学评价制度。“以考促运动”的逻辑是利用学生对分数的敏感,以考试的形式强化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但在分数的指挥棒下,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样的结果是,体育锻炼成了“应试”的手段,不但难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反而激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反感情绪。而且,由于文化课压力大,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时间难以保证,体育锻炼不仅没为学生提供健康和乐趣,反而成为学生的压力和负担。
其次,我国当前的人才培养理念仍然是以“重智育,轻体育”为主导。虽然教育部门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作出过“每周不少于4节体育课,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要求,但一些学校在实践中并未予以充分落实,学生们的日常锻炼时间远未达标。学校方面,无论在教育氛围上,还是课程安排中,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远高于体育教育;学生和家长方面,也并未意识到健康强健的体魄的重要性。
让中考体育回归初心,需要在制度和理念层面共同着力。一方面,要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扭转唯分数论,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老路;另一方面,积极塑造“野蛮其体魄”的锻炼氛围,将“拥有健康体魄”内化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期待,体育锻炼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中的一部分。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0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