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自如”的心境(人民论坛)
魏 寅
面对纷繁世事,保持内心的宁静殊为不易。无论境况如何,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动静自如、收放自如、进退自如,彰显的是一种淡定的姿态、稳定的状态、镇定的心态,体现着对局面的把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些诗词名句,无不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晫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有才华、有名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对此毫不介怀,还“歌啸自如”;一个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自己和家人则“粗粝自如”,粗茶淡饭。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迎风长啸、倚水清歌,正是一种“自如”的高境。
如今,生活的鼓点越敲越快,各种诱惑扑面而来,人们时常感到被大流裹挟着往前走。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感觉“浮躁,踏实不下来”的人超过四成。现实中,有的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有的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还有的人在变动不居的世界里迷失自我,陷入“身不由己”的喟叹,坠入“无所适从”的迷茫,遑论动静自如、收放自如、进退自如。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所谓“常度”,其实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信条。匆匆赶路时,不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问问自我心中的那个“常度”到底是什么。梭罗说:“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建构心中的“圣庙”,找到内心的尊崇,避免理想缺位、灵魂失重,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攒起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把前行的节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优秀共产党人的群体里,不乏能将“自如”做到极致之人。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辞去军队高级职位,回乡后带领乡亲们修水库、建电站、架桥梁,体现的是“惟有退身可自如”的豁达;科学家于敏,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前,曾为国防事业“隐身”达30年之久,体现的是“远却喧嚣尽自如”的淡泊;航天员邓清明,一次次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体现的是“吾道悠悠心自如”的从容。守护“自如”的心境,就是守护不变的初心,越是时间久、困难大、考验多,越能彰显“自如”的价值,越能称出“自如”的分量。
有人说,除非我们有意识地培育自己,不然,到了可能采取行动的时刻,就会不知所措。“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获人生的曼妙风景。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8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