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即时新闻 >

台湾:国际品牌跑了 外商企业慌了

2018-04-27 07: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经营环境“五缺”“五忧”
台湾:国际品牌跑了 外商企业慌了
本报记者 柴逸扉
 
  香港美妆连锁商店莎莎退出台湾市场;韩系彩妆品牌伊蒂之屋结束在台代理,所有店面停止营业;台湾麦当劳易主经营……近期以来,国际品牌逃离台湾的事件可谓一桩接一桩。部分岛内的外商协会及台湾工商界人士认为,台湾的营商环境疲软不堪,在吸引投资方面缺乏诱惑力,而负面因素却能罗列一大堆,恐怕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日渐边缘化。
 
  投资不敢 撤资不断
 
  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前不久在香港交易所宣布,董事会决定调整市场结构,将台湾的21家门店全部关闭,集中资源发展内地、港澳和东南亚市场,以及电商业务。
 
  该公司董事会表示,莎莎集团在台湾市场的表现一直疲弱,截至2018年年初的十个月内,莎莎台湾市场业务的营业额为1.54亿港元,同比下跌11.5%,连续第6年出现亏损。尽管他们曾重整当地管理团队,致力加强营运、降低成本,但成绩强差人意。与此形成对比,莎莎在内地、港澳、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营业额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莎莎等国际品牌的撤离亮起了岛内营商环境不佳的红灯。这样的红灯可不止一盏。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公布的最新“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6年世界各经济体外来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平均约为35%,台湾只有14.2%,不到全球平均值的一半,比例明显偏低。
 
  台“经济部”下属“投资审议委员会”的资料表明,2015年至2017年,台湾吸引侨外资投资案件数量连续三年呈下滑趋势。
 
  此外,台北市进出口公会近日发布的《2018全球重要暨新兴市场贸易环境与发展潜力调查报告》称,台湾全球贸易竞争力排名退步至17名,连续6年下滑,跌出“A段班”。
 
  种种迹象表明,台湾的投资环境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短板太多 谁堪忍受
 
  曾经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为何落得外商“投资不敢,撤资不断”的境地?业内人士认为,台湾的“五缺”问题(缺电、缺水、缺地、缺才、缺工)严重,而台湾工业总会新任理事长王文渊近日又提出了台湾面临的“五忧”(包括非核能源政策、环保议题民粹化、所得税率调高、“公司法修法”及两岸关系),点出了台湾经济环境的短板所在。
 
  其中,对电力不足的担忧和对人才的渴望,成为外商和台湾工商界人士最关注的因素。
 
  台北市美国商会上个月发布的“2018年商业景气调查”显示,84%的受访美商对台湾的电力是否充足感到疑虑。台北市美国商会会长魏世民近日表示,外商制订投资计划时,通常会考虑五至十年内的供电安全,台湾必须要有明确的能源供电计划,才能让外商安心。
 
  然而,根据台湾电力公司公布的供电预测,今年4月中下旬,岛内每日备转容量率不足6%,将进入橘色警戒状态;5月、6月也将进入黄色吃紧状态。未来的电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也便增加了外商的忧虑。
 
  另外,在用人方面,台北市进出口公会发布的《2018全球重要暨新兴市场贸易环境与发展潜力调查报告》表示,岛内长期低薪、人才外流及国际人才吸引力弱等因素,已逐步削减台湾的竞争力。台北市美国商会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国际通商资深合伙律师马静如强调,修改后的“劳基法”对高阶管理人员工时限制较多,很多美商会员公司都反映,这些高薪酬员工不希望被要求“打卡”,否则将降低他们在台湾的工作意愿。
 
  罪魁祸首 政治挂帅
 
  “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进口限制,导致跨国企业不能从大陆进口相关零组件,徒增许多成本。”台北市欧洲商务协会财务长达利友近日出席座谈会时指出,两岸关系对外资企业在台湾投资的意愿有重要影响。他坦言,台湾与中国大陆签署ECFA,是欧洲企业选择投资台湾的主因。台北市日本工商会理事长渡边一郎也表示,越来越多日本企业来到台湾,目的在于选择共同进军中国大陆的伙伴。
 
  但是,由于民进党当局意识形态挂帅,不仅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而且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处处设卡,与许多赴台外商期待以台湾为跳板进军大陆市场或用好大陆资源的想法大相径庭。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与大陆资本间接投资、资金交叉持有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台当局却不遗余力地去排查赴台投资的外商企业中是否有陆资背景,导致项目审核过程冗长。举例来说,按目前规定,一家在台经营多年的外资企业,因母公司被陆资参股或并购,就须关闭现有事业,以陆资企业名义重新申请。万一是陆资不可投资的项目,就只能撤资。这些规定和举措给外商带来了负面印象,最终影响投资项目的落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27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