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去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工作一年,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主要是担心严寒和语言交流问题,但是,与渴望获得有关哈萨克斯坦现状的愿望相比,困难就降为次要。所以,从事情一开始我就决定记录下自己的印象、感受和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我发现写作内容不仅仅是所发生事件的记录,很多时候是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在当时当地情景下,对重要事件、节日、相关学术问题的研讨纪事,所以,就把“记事”改为“纪事”。在“记事”和“纪事”之间肯定存在模糊的界线,就如在直观印象中有理性感知,在现场活动中有知性认识,在具象分析中有理性沉思一样,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现场热量”。我就是想通过这份“现场热量”,向所有关心和热爱哈萨克民族、支持中哈友谊的人传递“正能量”。
哈萨克的文化属于突厥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和斯拉夫文化混合体。哈萨克属于伊斯兰民族,但仍有萨满教遗留。哈萨克人也崇拜狼,认为狼是腾格里的宠物与使者。古代哈萨克人信奉天、地、日、月、星辰,拜火和崇拜祖先,它们是一种最原始的信仰。在历史上哈萨克人曾信仰过佛教、景教、伊斯兰教,这些外来的宗教信仰主要在上层,普通百姓仍是以信仰萨满教占优势。尽管哈萨克人信仰伊斯兰教已有好几百年,但在人民间仍保留许多萨满教的残余。哈萨克人实行外婚制,规定同一部落七代之内不可结婚。由于其游牧的生活方式,哈萨克保持口述历史的史诗传统。古代哈萨克人在大约公元6-8世纪时开始用古鄂尔浑文;以后用古回鹘文;信奉伊斯兰教后用阿拉伯文,中国哈萨克人现在仍用阿拉伯文字基础上的“老文字”。
民间系谱是研究哈萨克族历史的主要资料之一。哈萨克族每个人能记7代祖先,孩子从幼年时起父母即教7代祖先的名字,这是家庭教育最早的启蒙书,哈萨克格言:“不会7代祖先名字的人是孤儿。”哈萨克人中有专门搜集系谱的人,他们把每一代人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及传说都掌握得很清楚,对天文历法也有相当知识。所以,这些人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 这些传统的系谱究从何时开始,尚未得到确证。古代牧区社会内掌握这些系谱有重要用处。各部落酋长,如汗、苏丹等所以重视这些系谱,是为了划分各部落草场范围,任命各部落的伯,组织武装,征税,管理家庭婚姻和继承问题,处理各部落之间产生的纠纷、命案等问题。可见掌握各部落系谱有很大作用。所以,可汗、苏丹、部落头目都把所属氏族部落谱系写在纸上,保存在部落酋长手中和汗王宫殿。16世纪哈萨克汗国的可汗塔乌卡利的侄子乌拉孜穆罕默德的银箱保存在俄国的亚洲博物馆。这个银箱子里藏有很多有关哈萨克系谱和历史的书籍。而哈得尔格利·扎剌亦儿于1598年写的《史话集》,则记述了13-16世纪系谱和历史事件。在哈萨克系谱上有印记、称号的部落共69个,另外还有许多小氏族部落,合计超过200个以上。但是他们有的历史很长,有的于中世纪才见于历史记载,有些是后来才出现。
毫无疑问,哈萨克民族是欧亚大陆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祖先长期生活在黑海、咸海、锡尔河、伊犁河、额敏河、阿尔泰山和天山北部的广大地区。在民族发展史上哈萨克人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我们有必要对哈萨克斯坦官方认可的历史描述有所了解。
首先,部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族学家认为, 哈萨克族的祖先与公元前七世纪至四世纪在中亚北部建国的塞种人有关。这些塞种人分为戴尖帽塞克人、饮豪麻汁塞克人、海那的边塞克人。其中,波斯皇帝大流士墓地的纳黑布鲁斯塔姆楔形文字碑铭上所提到的,居住在塔什干,天山以至巴尔喀什湖以南和西南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的“提格拉.豪达塞种人”(Saka tigrahauda戴尖顶帽子的塞人),与哈萨克族的起源直接有关系。在波斯《贝希斯敦铭文》中的“萨基人”,希腊史籍中的“西徐亚人”,中国史籍中的“塞种人”,都属于同一个族名的不同音译。它们是中亚草原的早期居民,其北部操突厥语,南部操伊朗语。而史学家Т.М.热斯库洛夫断言:康居和塞种人只操突厥语。有关塞人名称及其活动的史料,在中国的《穆天子传》中亦有记载。《穆天子传》称之为西膜人。《汉书.西域传》称“塞种”。《汉书》中还提到的“塞王”是指塞人的首领,“塞地”是指塞人居住的地方而言。
其次,在哈萨克草原曾建过自己汗国的古代民族当中,乌孙人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哈萨克族的主要源流,也是组成哈萨克民族的主体部族。据哈萨克族历史传说和各部落系谱,“乌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指。狭义指哈萨克大玉兹的一个部落名称,广义指居住在伊犁、七河流域和南哈萨克斯坦的大玉兹诸部的总名称。史书上对乌孙的记载自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乌孙成为哈萨克族的主体和核心,对整体民族及其国家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乌孙人原来在中国河西走廊西端“敦煌祁连间”,被当时在草原上的另一个强族大月氏击破后,西迁投靠匈奴。其原来的活动中心为东部天山,即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等地。后来又迁往伊犁河流域,统治了那里的塞种人。乌孙占有伊犁河流域后,即同化了原有的塞种和随后而来的大月氏人,所以,《汉书·西域传》云“乌孙国”时指出:“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
其三,匈奴也是古代哈萨克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籍中讲述的匈奴是在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将匈奴人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据史料:“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蒙恬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5000余里旧长城,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秦汉之际,匈奴人经常南下骚乱中原,为保卫中原正常的发展,西汉政府曾经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入漠北彻底击溃匈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从而影响了当时的中原政局。公元7世纪起分布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及阿尔泰山的克马克—克普恰克部落联盟,后来分布在广大的哈萨克草原上,对哈萨克民族语言的形成也起了很大作用,语言学家证明哈萨克语属于克普恰克语支。突骑施汗国以后直至15世纪中叶建立哈萨克汗国的时间里,以乌孙为首的各部落始终游牧在伊犁河、楚河流域,不过在清朝的《新疆史略》等书中把乌孙一名译成玉逊,卫逊等名称。
其四,公元六世纪二十年代,由于突厥汗国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再加唐朝的羁縻政策,其势力开始衰退。唐统一后,在630年和658年分别灭东西突厥,沦为唐帝国的属国。在唐高宗末年(682年),突厥人在阴山发动起义,再度建立后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的建立者阿史那骨吐禄(Ashina Qutluq) 的长子毗伽可汗和次子阙特勤做出巨大贡献。732年,突厥毗伽可汗(Bilge qagan)为纪念其亡弟阙特勤(Kultegin)的功勋而立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则立于735年。二碑分别记述毗伽可汗和其弟阙特勤的生平事迹和功绩,分突厥文和汉文两部分。当突厥汗国伟大的将领阙特勤去世时,为了表示抚慰和友善,开元二十二年十月七日(公元731年12月23日),唐朝皇帝玄宗派专使吊唁并手书碑文,唐特使和6位工匠以及画师,协助突厥为阙特勤建庙立碑。此两碑是研究突厥历史和文字(文学)及其与唐朝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整个突厥民族,尤其是哈萨克民族的自豪,被认为是有文字直接记载哈萨克历史的开始。
其五,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各地后,即分封其子先后建立了各汗国。在哈萨克草原中西部属长子术赤及其后裔所建立的金帐汗国、白帐汗国、蓝帐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管属;东部则属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管属。此时,哈萨克族形成为一个有共同名称、共同语言、共同地区、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的稳定的共同体。金帐汗国分裂后,古代哈萨克部落和部族多数臣属于白帐汗国。至十五世纪中期,历代在哈萨克草原生活下来的,操作突厥语克普恰克语支的所有部落和部族集中在“哈萨克”名义之下,形成了新的国家。于是1456年,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巴拉克之子克烈汗和加尼别克汗在古老的楚河流域建立了哈萨克汗国,这是哈萨克族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由哈萨克人所建立的哈萨克汗国是在哈萨克草原出现的第一个成熟的国家,其基础是个别氏族和部落组成的军政联盟。
其六,17世纪末,西部蒙古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开始强盛起来,不断向外扩张,哈萨克人民展开了反抗蒙古准噶尔封建贵族集团的持续一百多年的艰苦战争。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统一了新疆,当时,哈萨克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都向清朝表示友谊,并多次向清朝派遣使臣,清朝与哈萨克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繁荣。这时,沙皇俄国也加快了对哈萨克草原的侵略步伐。由于沙皇俄国对哈萨克草原的军事占领和吞并,以及部分哈萨克人迁居到清朝管辖的伊犁、阿勒泰、塔城三区,哈萨克最终在19世纪末被俄罗斯统治。对内迁的哈萨克人,清廷根据阿布賚等人的请求,承认并加封他们为“汗”。对哈萨克各部中的首领,清廷也分别册封他们为苏丹、公、台吉等称号,并允许其子孙世代承袭这种称号。同时,清朝统治者还允许各部落首领以“朝见”的名义到北京面见皇帝,并设宴款待他们。1822年,沙皇帝国武力占领哈萨克大片土地,受权西西伯利亚总督颁发“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条例”,宣布废除哈萨克原有的政治统治制度(可汗制)。至此,延续366年的哈萨克汗国史彻底灭亡。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0年建立“自治的吉尔吉斯(哈萨克)”,1925年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加入苏联,1991年12月宣布建立哈萨克斯坦独立国家,1992年1月,中哈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3月加入联合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独立,是哈萨克人民几百年来向往的崇高理想的实现,也是哈萨克草原上古代诸汗国立国历史的延续。正如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所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根基深厚的主权国家,也是国际社会的自主成员,即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主体。独立二十多年来,哈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其中,中哈两国是自古以来毗邻而居,山水相连。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可追溯至哈萨克先祖之塞人、乌孙时代。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中哈两国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对哈关系,是最早承认哈独立并与哈建交的国家之一。建交以来,中哈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态度一致,并已彻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可以说中哈关系基础牢固,前景广阔。中哈是真正意义上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们相信:哈萨克斯坦作为市场经济主导的民主、法治国家,将与国际社会同道,携手合作,共促发展。正是秉持这样的历史观,才决心全面深入了解哈萨克斯坦的现状,为加强两国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撰写这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