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要闻 > 热点 >

贪官是怎样被“拉下水”的——廖少华受贿案透视

2015-04-10 07:46 来源:人民日报
贪官是怎样被“拉下水”的
 
——廖少华受贿案透视
 
  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涉嫌受贿、滥用职权一案,9日上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一审宣判,廖少华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30万元。
 
  梳理廖少华等近期落马贪官的堕落轨迹,不难发现其共同点都是被朋友“拉下水”。近年来,在畸形的官场文化影响下,一些官员的“朋友圈”逐渐演变成了“腐败圈”。他们在贪念驱使下,成为商界的“围猎”对象,不惜逾越党纪国法的底线为“朋友”输送利益,最终沦为阶下囚。
 
  9日上午10时,廖少华被法警押入法庭。法院经审理查明:2004年春节至2012年6月,廖少华在担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中共黔东南州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公司或个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非法收受陈春章等人给予的财物,共计人民币1324万元。在担任黔东南州委书记期间,滥用职权,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损失人民币310.6372万元。
 
  据介绍,廖少华的认罪和悔罪态度一直较好。他庭审陈述时说,自己是“温水煮青蛙”被朋友拉下水的。廖少华曾在多地任职,湖南籍商人陈春章一直跟随其左右做生意。廖少华为陈的企业多个事项提供帮助和照顾,并先后10次收受陈给予的人民币共计394万元。
 
  无独有偶,与廖少华一前一后被宣判的原南京市市长季建业也感同身受:“回过头来看,我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一个20多年的朋友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许多官员往往自称是被朋友拉下马的,其实还是自身经不起诱惑,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
 
  记者梳理近年来一些官员落马后的犯罪事实发现,腐败轨迹后面无不闪现着商人的身影。官员的“朋友圈”腐蚀往往分三步:第一步——“生贪念”。一些官员担任领导后,对金钱和享受产生了不良欲望,为其腐化堕落埋下伏笔。“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特别是看到社会上一些人大把挣钱,大肆挥霍享乐时,自己的心也逐渐不平静起来,理想信念开始动摇。”廖少华在庭审时说。第二步——“交朋友”。为了实现贪欲,一些官员四处寻找为其欲望“买单”的人。廖少华通过帮人办事交了一批“讲哥们儿义气”有“铜臭味儿”的老板朋友。第三步——“吃朋友”。在为朋友“两肋插刀”后,不少腐败官员就将朋友当成了“提款机” 和“钱袋子”。
 
  有关专家认为,落马官员之所以能利用公权力为“朋友圈内人”输送利益,与当前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监督缺失密切相关。汪玉凯说,廖少华作为省委常委,可以说是“一言九鼎”,本级组织对他的监督几乎是空白。为此应当建立全流程的腐败预防和监督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减少权力的干预,营造一种健康、正常的政商关系。
 
  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对官员和商人而言,最重要的都是要有“底线”意识,在反腐“新常态”下,官员必须破除侥幸心理,从严要求自己遵纪守法,自觉净化朋友圈。商人也不要妄想走捷径、寻求组建利益共同体,这也是底线。
 
  高波认为,所谓“围猎”实际上是冲着权力来的,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权力清单”和“利益清单”,把权力的运行放在阳光下,让更多的人可以监督官员,倒逼他们谨言慎行。
 
  (新华社记者石志勇、陈晨报道)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10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