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培法
由中国消费者协会新近发布的《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报告》披露,消费者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损失数目惊人。骚扰电话,是因个人信息被泄露而后产生的一个直接影响,很多人深受其扰。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是时候花大力气整治骚扰电话这一社会公害了。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堵住源头
《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报告》显示,在2000多位受访者中,约有2/3的受访者表示,个人信息在2014年被泄露。当个人信息被泄露或窃取后,八成受访者受到广告骚扰,妨碍了正常生活。调查结果还显示,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受访者占比高达56.58%。
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就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谈到这一问题,不少代表委员都用亲身经历来“吐槽”。
另据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和搜狗号码通2月3日联合发布的《2014骚扰电话年度报告》,2014年全年我国骚扰电话总数高达270亿通,仅涉嫌诈骗类骚扰电话就占到26.3%。
骚扰电话如此猖獗,为何就治不了呢?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骚扰电话太分散了。在移动电话高普及率的当下,想要迅速准确地查找到电话源头,就如大海捞针,绝非易事。另一方面,现在的骚扰电话隐蔽性强。借助互联网平台,骚扰电话甚至可以随意改号,这为许多屏蔽软件和系统带来了不小的技术难题。
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刻不容缓
中消协的报告认为,要解决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顽疾”,最终还应回归法治轨道,建立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实现对个人隐私权的全面保护。报告同时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行政机构,明确具有主导地位的政府部门,对电信行业、互联网企业、个人信息使用集中的行业进行重点监管。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第一位的。专家认为,我国应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实际上,这个工作很早就已经开始。
“立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如《刑法修正案》中,其实已包含一些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监管部门宜严格执法保护公民权益,特别是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说。
加强协作打击力度,群防群治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奚国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情况比较复杂,许多骚扰行为是无孔不入,甚至出现了伪基站,他们模仿中国移动的信号,达到盈利的目的。为了减少对用户的干扰,我们专门成立了网信部来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我们会对一些恶意骚扰做出拦截,目前我们在配合公安机关进行严厉打击。”
调查显示,近60%的公众希望管理部门加强对骚扰电话的打击力度。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佟力强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需要多部门配合,还要加强技术上的研发设计。司法部门受理骚扰电话,有的时候不好量刑,这种跟技术高度融合的犯罪行为,要加强技术上的研发设计,多方面的顶层设计互相配合,才有可能更好开展一些。
专家提醒,现在的一些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源头在于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很多人为了方便,将个人的家庭住址、消费习惯和银行账户等随意上传至云端,从而埋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未来,只有群防群治,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18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