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讲理论,企业导师授技能。首钢集团——
企校双师培养 学徒本事大长(关注新型学徒制①)
本报记者 贺 勇
开栏的话
11月21日,人社部举行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电视电话会,提出从今年起到2020年底,力争培训50万人以上企业新型学徒;2021年起,力争每年培训学徒50万人左右。新型学徒制新在哪里?培养模式有何特点?如何激发企业积极性?本版从今天起推出“关注新型学徒制”系列报道,介绍北京、江苏、重庆等地经验,以飨读者。
作为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的先行者,早在2016年,首钢集团下属企业京唐公司、迁钢公司等6家单位,就与首钢技师学院密切合作,圆满完成了新型学徒制的各项教学任务,学员取得各级技能等级证书达到96.2%。
新型学徒制发挥了企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强劲。“光有一流装备设施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支掌握一流技术的高素质职工队伍,通过熟练操作、精准控制、高效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才能将科学技术转变为优秀品质的产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功焰坦言。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新型学徒制应运而生,以加快适应产业发展的企业后备技能人才培养为宗旨,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内容,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企校合作开展“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所谓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就是学校教师讲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导师讲现场实际工艺与操作,两者各取所长。
2016年,首钢集团旗下的京唐公司等6家试点单位与首钢技师学院联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共计招收了钢材轧制与表面处理专业、焊接加工专业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三个专业193名学徒。参加取证人数182人,取证鉴定合格175人,培训合格率96.2%,其中拿到高级工证书100人。
同传统的“师带徒”相比,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引入了学校的专业师资,从招生、教学到学分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为技能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京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何智广介绍,“师带徒”是首钢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企业导师主要传授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课程。从职工的培训需求看,基层技能人才对培训需求较为强烈,特别是一些实操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较弱的技能人才往往在取证上存在较大困难,迫切希望加强理论基础方面的培训。
实践证明,企业新型学徒制发挥了企业和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实现了职工个人、企业、学校的共赢。
突破传统的教室学习,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把课堂设在工厂车间
祁学虎是首钢京唐公司彩涂事业部的员工,2015年毕业于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他通过严格审核,成为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钢材轧制与表面处理专业的一名学员。
首钢技师学院培训处副处长田玫介绍,按照文件要求,试点期间培训对象主要为与试点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新入职的员工和新转岗员工;试点期间培训周期为一年,培养目标为高级工、中级工。
虽然被称作“学员”,但祁学虎已是京唐公司的正式员工,承担相应的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支付工资。说起培训,他觉得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传统的教室学习,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把课堂设在工厂车间,大大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学校的教师会根据教学安排,每月赶到京唐公司所在的曹妃甸为学员集中授课,企业导师则在现场手把手传授操作技能、解答疑难问题。
“冷轧部焊工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将镀过锌的两块薄板利用手工电弧焊焊接在一起,由于钢板很薄且表面带锌,在焊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焊熘、烧穿和铁水飞溅等现象,以前自己总是掌握不了。”焊接加工专业的学员王康说,实施新型学徒制之后,作业区定期组织焊工学徒进行现场观摩,企业导师采取现场边讲解边演示操作技术的方法,将降低熔池在薄板上的停留时间、利用焊条电弧融滴自身热量将板子焊接在一起等技巧传授给学徒,使学徒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手工电弧焊焊接镀锌薄带钢技术。
按照分工,学校教师主要讲授理论,这个理论是结合生产一线、实实在在管用的理论。祁学虎举了一个例子,轧钢工学徒在处理板型缺陷,比如中间浪时,现场师傅会告诉他调节液压弯辊装置,将板带钢中间部分的压下量调小,板型就会平直了。至于为什么这样调整,轧钢工学徒一头雾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师傅也不会讲,或讲得不够透彻,一般只是让轧钢工按照师傅说的去操作就行了。
而学校指导教师则会帮助学徒分析产生板型缺陷——中间浪的具体原因:产生板型缺陷是由于板带钢发生不均匀变形所引起的,具有中间浪板带钢的尺寸是中间薄,两边厚,中间变形量大,两边变形量小,中部和边部变形不均匀。为消除中间浪,可将中间的压下量调小,两边的压下量调大,通过延伸作用使不均匀变形得到缓解,板带钢平直,消除中间浪。
学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按照师傅的指示去调整操作,就可以控制中间浪这样的板型缺陷。以后如果遇到单边浪、双边浪等其他板型缺陷,也会按照学校老师讲的理论去分析,再结合师傅的指导要领去操作,就可以扩大板型缺陷的调整范围,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通过培训,相应班组的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学徒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训模式,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取得了职业等级证书,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田玫介绍,迁钢公司电工学徒在企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长钢公司2016年实行优化提效竞争上岗,其中2015年初刚从电工、钳工岗位转岗至焊工岗位的3名学徒,在所在车间焊工岗位13取7的公开竞聘中,分别以第一名、第二名、第五名的成绩胜出。
从企业角度而言,通过学徒制试点工作,将教学内容和企业的技术特点、难点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新入职职工的操作水平,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京唐公司钢材轧制与表面处理专业学徒主要集中在彩涂部镀锌作业区,通过培训,相应班组的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成材率提高了1.13—1.6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企业导师通过一年对学徒的指导交流,自身使命感大大加强,理论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也得到系统提升,促进了企业高技能操作专家队伍的成长。
按照试点管理办法,首钢集团先将培训费133.929万元支付给首钢技师学院,待学员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严格按照资金拨付流程,在审核、公示、上报财政等程序后,向首钢集团发放培训费用60%补贴。相对而言,补贴申请程序较为繁琐,同时学徒培训效果的显现具有延迟性,企业还需要负担企业导师的部分费用,短期内对企业培训投入产出的吸引力还不够。
另一方面,导师激励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学员王康的企业导师王海龙是京唐公司冷轧事业部的高级技师,曾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在中德“北京·南图林根”职工焊接对抗赛上获得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组第二名,获得德国焊接协会颁发的国际认可的DVS焊接证书。“对于这样的技术大咖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发放课时费、奖金或工资等现金激励方式,以及颁发各类荣誉证书、举办表彰活动等激励方式,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田玫认为。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25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