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那一抹红色的阳光

2022-05-19 10:11 来源:欧洲网

夜幕褪去,清澈的深蓝在天空徐徐蔓延开来。

群山环抱下,小村被绿树繁花环绕簇拥,白墙青瓦的民居散布其中。满目的姹紫嫣红,把初冬的时光渲染得格外的温暖,山丘、池塘、花田,构成了一副绝美的田园景观。

当金乌初啼,清晨第一缕阳光刺破薄雾,静逸的小村突然就变得生动起来。

收割过的高粱地,早起的麻雀叽叽喳喳闹成一团;娃娃们背着书包匆匆忙忙的赶去学校,手里还捏着一个咬了几口的肉包子;挽着袖子的村妇站在门口,大声提醒着自家孩子好好上课;几个老人慢悠悠的在村里小路上散步,不时捡起一两块被忽视的垃圾;村里的大黄狗咬着自己的尾巴转圈,看到进村运送建筑材料的车辆经过,还会跟着一溜小跑,一直跑到工地旁,才会意犹未尽的停下。

这是大箕铺镇曹家晚村,鄂东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

不曾忘却革命历史

太阳已有一人来高,阳光越发耀眼,整个村子都笼罩上了一层璀璨的淡金。

曹家晚村并不算小,十来个湾,一千来户,村民五千挂零。

老党员曹树龙今年刚满六十,说到小村的革命色彩,老人顿时来了精神。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村子出了一个曹亚伯,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孙中山说他“辅佐革命,奔走国内外,无役不从”;黄兴也手书“天下引以为己任”赠与曹亚伯。最终因撄怀国难,忧愤成疾,赍志以终。

在曹亚伯之后,又有曹家晚村人曹壮父前往武昌求学,受到恽代英、萧楚女的革命思想影响,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大冶历史》记载,1924年7月,曹壮父由南京回到家乡大冶。在此期间,他积极开展农民革命运动,与胞兄曹玉阶等一起同土豪劣绅斗争。

曹壮父、曹玉阶的故居是一套一进三重的房子,也是鄂东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1929年12月,这里秘密举行了大冶中心县委和纵队党委的扩大联席会议,李灿、何长工、吴致民、徐策、曹玉阶等30多人参加,会议决定立即举行兵暴。14日晚,大冶举行兵暴,采用里应外合的方法俘敌1000余名,缴枪900多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所有成功的反蒋起义中,它的影响力仅次于1931年宁都起义,被中央军委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

1929年春节前夕,由于叛徒告密,曹壮父等20余人均遭逮捕,就义于武昌通湘门外,年仅33岁。

“每个来参观曹壮父故居的人,我都会给他们讲一遍这段历史。这些先烈的事迹在我们村子流传了几十年,我更希望能代代相传下去。”老人这样说,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通过他们的事迹,更加了解历史,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未来更加充满力量。

红色文化焕发光芒

十点钟的太阳,洋溢着温暖与激情,更彰显着活力和希望。

沿着刷黑硬化的整洁路面,漫步在曹家晚村。大路分出数十条蜿蜿蜒蜒的小路,伸向一个个小湾,伸向田间沃土,伸向山林深处,宛如一条条印记分明的脉络,将整个村子更加紧密的连在一起。

从曹亚伯纪念馆,到曹壮父故居,再来到村后背山的烈士陵墓。抬头望去,山上古柏森森,石碑俨然,山下村民屋舍白墙与沃野田畴连成一片。红色的基因赫然与小村已经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村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刚刚投入使用,村委也搬到了这里,白墙红字,在这宁静的小村中隐约透出了一股庄严厚重的韵味。

“去年下半年,曹家晚村入选湖北省第一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有了政策的东风,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干劲。”

村党总支书记曹晓辉今年才三十多岁,是本乡本土走出去的毕业生引回,曾经当过交警、销售经理的他,自2017年一头扎进小村的建设之后,彻底点燃了他内心的激情。

在他的带领下,曹家晚村上下一心,镇级考核连续三年“优秀”,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重点工程高铁南路拆迁征收等多项重点工作。“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组织书记”“市级干突出个人”……等一系列殊荣,让曹晓辉成了不折不扣的“优秀村官”。

“那是个能人哩!”谈起曹晓辉,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

“我只是兑现自己说过的话!”曹晓辉却这样说。

村里的道路拓宽刷黑了;党群服务中心改扩建了;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和合计约140平方米的曹玉阶、曹壮父、曹亚伯故居危房完工了;曹亚伯陵园修复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亮化也完成了;以果树种植推动“一村一品”的百亩计划已全部到位……至此,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曹家晚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实施方案》提出的七大目标,已经圆满达成其中六项。

“红色旧址房屋布展,按计划已完成布展设计,将在明年6月底前完工。”

“我是土生土长的曹家晚人,我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红色基因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示范村,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质朴的话语,却是对党忠诚、对村民负责的郑重承诺。

激励后人奋发图强

沐浴着正午的阳光,穿过村口干净整洁的水泥广场,越过郁郁葱葱的菜地,从门缝里张一张合作社畜栏里的绵羊,在田埂上望一望收割后的深红色高粱地,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

按捺住趁人不备摘一把青菜的小小冲动,镌刻到农耕民族骨子里的血脉,始终离不开“种点啥、养点啥”的话题。正因如此,当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上山时,山边树林中昂首阔步散养的上千只土鸡,给人的惊喜也就毫不为奇了。

作为九十年代初华农毕业的高材生,曹中华始终忘不了那浓浓的乡情。他结束了自己在外地的生意,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乐,酿起了高粱酒,山茶种植、土鸡养殖也都成了靓丽的风景。

“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带动以村民为主体开办农家乐、民宿,着力发展红色旅游业。这将是我这几年的发展方向。”曹中华如是说。

为了酿制高粱酒,曹中华在山里挖出了一条如同迷宫般的地道,窖藏了上百个大酒缸,“现在还只有两年,等再过几年这些基酒启封,将成为曹家晚村的一大特色!”

除了高粱酒之外,采摘大棚、竹林民宿、垂钓小屋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一个具有鲜明红色文化印记的农家乐即将盛装登场。

日头已然西斜,阳光映照在云霞上,镀上了一层绚丽的金红;阳光散落在山林里,衬托得绿叶更加青翠;阳光铺洒在小村里,让村民们的笑容更加灿烂;阳光穿越重重时空,先烈的身影似乎也在颔首微笑。

每一处红色遗址,都铭记着革命先烈的名字;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蕴藏着沉甸甸的英雄故事。无论岁月如何更替,世事如何变迁,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中华民族儿女们不屈不挠、奋发图强。(通讯员:吕义兴、陈栌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