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继这一涵盖“数字货币离线支付钱包”应用技术发明,在2020年3月3日获得了国内专利授权的:“移动终端与服务提供设备连接的系统及服务提供方法”CN106412041B(申请号:CN201610835052.X申请日:2016-09-20);2021年6月7日在新加坡获得的,可以覆盖东南亚地区的他国授权专利后,在美国这个引领世界高科技的国度获得的又一次专利权。据可靠消息,这一发明在英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也将于近日通过,最终将覆盖欧美亚地区。这意味着,基于中国原创发明的“扫一扫”升级的数字货币离线钱包扫码支付专利技术,将在全球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保护。该中国原创的发明在美国获得专利认可和授权,为数字人民币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专利技术支持。
另据悉,该发明同时拥有13个相关数字货币、数字钱包、数字资产交易支付的分案,发明优先权为2016年,早于2017年7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正式挂牌成立。
据发明人徐蔚介绍,第一代的数字货币支付钱包扫码接入支付,以及碰一碰接入支付、人脸识别接入支付,支付的钱都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人们的钱其实是在第三方的云端,即“你的钱不在你手里”,而是由一个第三方在主管。这个第三方还是一家企业,尤其是如果这个企业的三观如果出了问题,就将引发全社会的大问题。
徐蔚还介绍说,此专利可以理解为“钱”就在我们手机(或者手机的SM卡,或SD卡,及U盾等硬件加密设备里),不用依赖第三方就可以扫码支付。也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形下完成离线钱包的扫码支付。。这是一种继续沿用“扫一扫”的扫码支付便利性与使用习惯,而获得更加安全(硬件加密)、可靠(你的钞票你做主),全球首创的支付方式。所以简称为“数字货币离线支付钱包”专利,相对于云计算的“雾(设备)”计算,也可以称之为“硬钱包”。是超越目前的扫码支付,支持“DCEP”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这为数字人民币的全球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专利技术。同时,也为发明人发明的“统一发码”发明提供了良好的专利基础。
就在不久前的2021年11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徐蔚再次颁发了发明创造名称为:“基于统一发码的信息处理网络及方法和传感接入设备”;专利号为:201510649977.0的《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这一专利和这次在美国获得的扫码支付离线钱包专利,以及此前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南非等国授权的专利,均属“扫一扫统一扫码、统一发码”系列组合专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徐蔚在预见“扫一扫、小程序”大规模普及的基础上提前研发,可助力数字货币的发行、使用并流通的应用技术。该技术是在“扫一扫”已经普及,尤其是出现了如支付宝、微信等超级“扫码APP”,但“发码”却是由单一企业实施,微信二维码与支付宝二维码等相互之间不通不联,不仅浪费社会资源,更有可能危害到国民经济和用户安全的背景下发明的。而本次授权的“统一发码”专利,则是可以通过各种传感接入包括但不限于“扫一扫”“看一看”“碰一碰”等方式,进行基于场景的特定主题接入,精确追溯信息传播过程的各节点,可实现基于流通领域的价值量化的数字货币发行及兑现流通;依托“扫一扫”在真实世界实现“码”与“码”链接形成“码链”,进一步通过“点、线、面、体、系”的“一体四商”新商业模型,建立码链数字经济体系,通过信息化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结构进行重组和重构的数字应用技术。
另据了解,负责“扫一扫”这一系列高价值组合专利全球授权和统一发码的“发码行”,已架构和建立起了以“扫一扫”接入协议+统一发码管理中心+5G网络+北斗组成的码链网络,正在进行全国和全球的“统一发码”布局。并已启动面向全国和在国际上布局设立“统一发码管理中心”的行动。由统一发码管理中心制定统一监督管理规则,可以使所有扫码行为从发码源头到每一次的扫码使用过程,以及产生的结果,都处在“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监管”的有序管理中。并据此依托庞大的“统一发码、统一扫码”的全球最大基数,制定以扫码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支付结算全球标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DCEP数字货币的全球化基础建设。用“扫码链接”取代互联网鼠标“点一点”接入基于IP地址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开启了用“码”来唯一对应PIT即P-位置,I-身份,T-时间,用“码”取代“IP”的革命。由于增加了P-位置这个关键维度,从源头控制解决了网络的安全。而将基于统一发码专利技术的统一发码生态体系应用于金融科技、安全支付等领域,就可以构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监管”的安全生态体系,从而解决安全支付隐患,杜绝码出多门的隐患,避免信息孤岛,击破独立王国。并依托扫一扫组合专利技术,助推DCEP央行数字货币在国内与国际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