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夏晓山(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本土文化研究专家)
湖南省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大碑村,是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乡村振兴”点,受局里委派,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安排专人负责乡村振兴的驻点工作。2021年6月的第一个周末,中心主任夏春生和部分同事,前往大碑村,一是进行调研帮村里做发展规划,二是看望在大碑村驻点的工作队员李华、刘晚林、赵时红。我和李晓红老领导乐得“周末身边游”去采采风,以便为广泛深入研究邵阳本土文化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
汽车进入长铺子,因道路被崩塌的泥石所阻拦,只好绕道十余公里的另一条小道去大碑村。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七弯八拐,终于进到村部,两条河流穿村而过,向远处眺望,山峦绿叠,像水波一样慢慢向远处延伸。村支书刘光亮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夏春生、肖斌一行听取了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情况汇报。
上图: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夏春生(右二),与大碑村支书刘光亮(左三)等,亲切座谈“大碑村乡村振兴规划”。
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党委副书记肖斌(右三)、党委委员纪检书记黄生忠(右一)、驻村队员等参加座谈。 申传胜 摄
座谈会结束,大伙立即深入村庄了解情况。
我被这里的优美景象、丰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村支书刘光亮如数家珍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
大碑村位于长铺子苗族侗族乡的西南角,耕地面积1500多亩,旱地2万余亩,水面400余亩。从朝仪发源的大碑支河、从兰家发源的莳竹河,分别从境西北角、西南部入境,在村里交汇,河流长度近20公里。
村里的居民主要有三大姓氏:刘姓、于姓、唐姓;村里有多个民族,主要是苗族、侗族、汉族等。大碑村物产丰富,盛产稻谷、柑橘、生姜、杨梅、香菇、松、杉、楠竹等。
合并之后的新大碑村,由原米水村、原大碑村组成,户籍人口1500来人;原大碑村有10个村民小组,原米水村有5个村民小组。
大碑村合并前的两个村,各有各的来历,都有耐人寻味的传奇。对于村名的来历,如今好多人都讲不清楚了。相传在很久以前,村口有一块很大的指路石碑;曾经取名大碑大队,后改为大碑村;上世纪村里修马路,由于标高的问题,石碑被埋在路中间。
原米水村的取名更加离奇,流经大碑古村的米水江,地处莳竹水中游,原地名叫“泯水江”。《绥宁县志》地名录,把党坪以上、岩塘以下这段河域,记为“泯水江”,后人称“米水江”。
传说在几百年前,这里方圆几十里经常山洪暴发,冲垮房屋,摧毁田土,民不聊生。老百姓请风水先生查看是何原因。
风水先生登上白寨岭,放眼望去,发现连绵起伏的山岭像一条蛟龙,仔细一看,那龙头龙尾潜入地下,但中间腰身几起几伏,原来是一条恶龙卧在这里,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必须除掉,才得安宁。
古话说:“蛇断七寸龙断腰”。百姓听说是恶龙作怪,纷纷扛起锄头,爬上白寨岭,拦腰斩断它,大伙挖开一条几丈宽的坳口。谁知到了第二天,挖开的坳口又合拢了,老百姓不泄气,合拢又挖,挖了又合拢,争夺了七天七夜。 一天收工后,有老农丢掉烟杆,在工地到处搜寻,忽然听到地下有声音,他好生奇怪,耳朵趴到地面细听,听清了最后一句:“只怕铜钉钉断腰”。老农一想,原来斩龙靠铜不靠铁。于是,他把铜烟杆深深打入地下。第二天,坳口再也合不拢。接着泯米江流了三天三夜的米汤水,遂改名“米水江”。
为了纪念这场挖龙的战斗,把这挖开的坳口喊做“斩龙坳”,当地被命名为“米水村”。
上图:六百年古寨大碑村风雨桥、清幽幽的河水等迷人景致。夏春生 航拍
距离大碑村村部不远,有一著名景点,叫七星坡,7个好看的小山包,印在水中,美如彩画(山西游客“七星坡下”散曲碑刻照片附后)。
沿着小河,我们看到颇有气势的散曲文化墙,文化气息扑鼻而来,洋溢着米水江古韵今雅之美。村支书刘光亮说,前年冬,米水江民间文化传播者、农民散曲社社员唐大跃,发起兴建“散曲文化墙”的倡议,得到村民的支持和募捐,修建散曲文化墙,选刻散曲45篇。其中有国内散曲名家赐赠赞颂米水江的雅作,也有本地散曲社员的作品;大碑村“散曲文化墙”,构成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使大碑村米水江文化瑰宝,焕发勃勃生机和绚丽光彩。
上图:“散曲文化墙”全景(湖南省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大碑村)。刘光亮 摄
上图:“散曲文化墙”局部(湖南省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大碑村)。夏晓山 摄
再往前走,是两河的交汇处,矗立着少数民族风格的风雨桥,叫永兴桥,一跨三孔,基础是石砌而成,桥面铺装石块,桥的上部是纯木结构,安装六角亭子,亭顶立着一只神鸟。桥下河水缓缓流淌,来往人们在桥上歇息,微风吹拂,凉爽怡情。
村里有5座古桥,其中大碑花桥,更具浓郁的民族特色。永兴桥下,是九曲十八弯莳竹水的进村入水口;在这两水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风景秀丽。
有散曲赞“大碑风雨桥”【双调·凌波仙】,作者南广勋(北京)。
飞檐翘角看花桥,
瓦履龙鳞拱脊高。
接山跨水虹一道,
长廊连汉苗。
任脚下波浪滔滔,
东来花裙摆,
西去银饰摇,
百媚千娇。
河的两边,挺立着众多苗族侗族风格房屋,主体装饰均是木头,刷上油漆,可经历上百年不朽,青瓦翘角,白条嵌在屋檐上,焕发苗族、侗族建筑的独特美感。
大碑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闻名遐迩的民间机智人物“老簸箕”生活遗址。老簸箕姓刘,是清朝初年没有出身的军师,家住米水江刘家团。他聪明幽默,智慧过人,人们说诸葛亮用的是空城计,湖南绥宁老簸箕用的是智斗“扯谎计”。但凡小气阴险歹毒之人,往往被他“扯”得气急败坏,哭笑不得;他常为穷苦百姓打抱不平,他的故事流传米水河流域,脍炙人口,主要故事有“爆木滩药江”、“气坏瓦罐客”、“厉害婆两头哭”、“一堆牛屎”、“哄人上树”等等。
这里有六百年沧桑的古宅院,有游客流连忘返的月亮湾,有九曲十八弯的风光带,有香客四季云集的回龙庵,有古色古香的福兴阁古建筑,有四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0多株。在河边我们看到一棵大树,直插云端;村支书刘光亮说是稠树,有些年岁了。夏春生和我不约而同打开某款识树软件反复对照,总是显示“青冈树”。是不是识树软件也有识别不准确的时候?
大碑村有地名典故、人物传说100多个,还有男女老幼百唱不厌的苗族侗族特色民歌1万多首,每年在“四八”姑娘节都要一展歌喉。
陕西游客徐兰君慕名游览大碑村,诗兴勃发,作【南南吕•一剪梅】散曲,赞叹大碑村胜过武陵源。
问水读山兴未阑,
看了村前,
又到桥前。
群峦耸立大江边,
云在田间,
楼在花间。
漫步丛林鸟问安,
远是桃园,
近是桔园。
此中胜过武陵源,
鱼戏河湾,
鸽戏蓝天。
为了不给村里增添食宿接待麻烦,当天的中午饭,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档案科的同志们,客串“周末下乡调研组伙夫”,在室外架起锅子自给自足,为大伙提供了香飘飘的周末野炊。
饭后,夏春生和大伙踏访村里的九组十组人家。
九组活生生像一个大天坑,四周是树山紧围,九弯十八曲,大坑中间布局着十几座木房子,一条公路绕天坑一圈,公路边有两口水井,泉水从山间流下来,我迫不及待的喝了几捧,冰凉冰凉的,有丝丝甜味,清凉解渴。
十组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车至半山腰,余路须步行,爬了约20分钟,到了山顶,气力麻哈的,不过景色绝佳,山上植被如絮,俨然覆盖一层厚厚的青纱帐。
驻足山顶,极目古村舒。
夏春生操作他可爱的无人机,尽情放飞,娴熟“咔嚓咔嚓”,快门尽闪,美景悉拍,六百年的古村大碑,生机焕发,太漂亮了,我们也流连忘返。难怪这里的居民,不愿易地搬迁移民。
太阳快下山了,我们收起无人机,驱车前往当地著名的铁杉林景区,寻找露营地。(此修订稿,首发《邵阳日报》纸媒2021年6月27日第三版,原文标题《大碑村印象》)
上图:本文作者夏晓山近照。佳俊 摄
【作者简介】夏晓山,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本土文化研究专家;
在《作家天地》、《散文》、《芙蓉》、《湖南日报》、《中国建设报》、《邵阳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件;
做客邵阳电视台“开讲邵阳”栏目,讲述邵阳风光;
邵阳电视台开设“晓山话邵阳”专栏,特邀其讲述邵阳名文化;
2014年被聘为邵阳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