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复工 我的难处我的招

2020-03-26 09: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复工 我的难处我的招

  新华社发

  黄燕斌
  朱 磊摄

  王龙
  受访者供图

  刘明恒

  向爱群
  阎 彤摄

  杨海益(右)

  沈嘉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被遏制,眼下各地商场商圈、大型购物综合体等消费场所正在陆续“上线”,客流量显著回升。来自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当前一线城市商超营业率超过80%,其中北京国贸商城租户及员工复工率已超八成,成都91家零售及购物中心企业营业比例截至3月20日已达82.6%。随着餐饮业持续回暖,成都甚至允许临街餐饮店在不影响交通和行人通行的前提下,适当设置餐饮外摆位。
 
  与此同时,众多小微企业经营者,如餐馆、农家乐、书店、旅行社、超市、电商的老板们,在经历了漫长的被迫居家“无所作为”蛰伏之后,纷纷走出家门复工,力求挽回损失。他们眼下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又琢磨出了哪些新点子?
 
  
 
  “不能单单追求赚钱,更要确保平安”
 
  ■ 黄燕斌 江西遂川农家乐经营者
 
  我2008年大学毕业后,先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因在大学选修过广告设计专业,我回到县城开了家小公司,3年的辛苦打拼,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国家鼓励大学生返乡从事新型农业,我积极响应,回到了老家泉江镇上坑村,自己设计、打磨、再设计,历经两年新建、改扩建,一座占地100多亩,实地经营30多亩,集休闲观光、漂流、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终于出炉。
 
  刚刚进入2020年,正当我准备大展拳脚时,春节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将梦想击碎,整个农家乐遭遇史上最长的“寒冬”,至今停业近2个月,直至3月18日才复工营业,但也面临重重困难:全年营业时间缩短,游客人数减少,食材价格上涨,资金压力骤然加大。
 
  在这防控、复业关键期,我认为,农家乐不能单单追求赚钱多少,更要确保平安。复业前,我将农家乐内外逐一消毒,对服务员每日两次测温,上班带好口罩,对来客也测温登记,隔位就餐。
 
  疫情导致停业这段时间,我也没闲着,静下心来思考未来经营方向,做出改变。游客减少、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冲击,只有鼓起勇气面对,倒逼服务更精细,品质更优良。
 
  我感觉,经此疫情,老百姓对天然无污染的食材更加注重了。季节菜比反季节菜好,吃起来口感大不同,这也是我今后的首选。休闲农业日趋同质化,竞争很激烈,要想寻求突破,抢先机尤为重要,亲子体验、养生食疗、拓展训练,都是我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此爬坡过坎的特殊时期,我也希望政府能在投资、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加紧旅游村镇及公路建设;希望更多的旅游、营销专业人士能帮我们挖掘绿水青山的文化内涵,提高服务档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朱  磊  刘祖刚整理  
 
  
 
  “疫情来袭,让人猝不及防”
 
  ■ 王  龙 甘肃敦煌乾恒国际旅行社负责人
 
  敦煌春至,鸣沙山下,花蕾柳色新。往年春分前后,这座西域小城从寒冬中“睡醒”,又将开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光。今年的特殊情况下,于我而言,多了一份忐忑与期待。
 
  打小记事起,小城里游客络绎不绝的画面,已嵌入我的“故乡记忆”。从学校毕业那年,我进入旅游行业,摸爬滚打了八九年。去年秋天,一个满天繁星的夜晚,我坐在鸣沙山上,漫漫沙海一望无际。而立之年的我,突然决定“勇敢一把”——自己创业,给家里人更好的生活。
 
  想法既定,说干就干。12月,我和一直带我的“师父”程永龙一道,创立了“乾恒旅行”。冬季天儿冷,是敦煌旅游的淡季,也是业界的“黄金休整期”。我们彼此鼓着劲儿,趁热打铁准备着大策划——开春后,来场5天4晚的户外徒步,定会创业“开门红”。
 
  春节前,全国各地的100多名驴友,积极报了名:集合出发地,选在敦煌黑山嘴,穿过沙漠、峡谷、戈壁滩,第五天抵达阳关,实地体验一把“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壮阔与苍茫。徒步完成后,回到市区把酒言欢,享受美食胡杨焖饼、驴肉黄面……
 
  可疫情来袭,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取消了旅行订单,及时通知驴友并退了定金,大家都非常理解。这俩月在家,我也没闲着,常给“师父”打电话,探讨户外徒步的生意经。非常时期,沉潜下来“创业冷思考”,有助于转“危”为“机”,为下个旺季做足准备——
 
  户外徒步,需要强化“安全”、突出“特色”:作为一种挑战项目,应做好万全物资准备,还需配备心理医生,关怀参与者心理安全;开发新路线,完善老路线,创新就是特色、竞争力……两个月来的点滴思考,是我们下个阶段努力的方向,也是减轻疫情影响的“最大法宝”。
 
  本报记者 高  炳整理
 
  
 
  “把电子商务扩展到全村”
 
  ■ 刘明恒 河南南阳卧龙区陡沟村村民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我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计划被猝不及防地打乱,尤其是我的养殖场地处偏僻,受物流影响更大。我及时通过网络与客户协商,到卧龙区防疫指挥部办好农资运输通行证,基本保障了产销,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年轻时,我对村外的世界充满憧憬,曾经满怀创业梦想,投身到城市打工族队伍中。作为一个没有文凭来自偏远农村的打工者,想在城市站稳脚跟、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不容易。我认真分析形势,别人前进,我偏以退为进:家乡有房有地,还能照顾父母、孩子上学,兼顾家庭。于是我回家务农,开始种养殖,但在销售时发现,因为家乡地理位置太偏,销售商想来才来,来了想要多少货无法确定,时常大幅压价,利润受限,让我头痛。
 
  后来我在城市看到了电子商务带给人们的便利。人家行,咱咋不行?便买了电脑,接了宽带,摸索着推销。我养的鸡,很多时候散养在树林里,吃的是草籽和小虫,喝的是山泉水,生态环保,让人放心,无论是鸡或蛋,都受到消费者欢迎。随后,我把家乡的特产五谷杂粮,包括黄豆、绿豆、红薯、米、花生、土豆粉条、核桃等,都放在网上销售,纯天然无公害,吸引了诸多网友围观购买。我们村在美丽的龙王沟水库畔,我还通过网络和微信向外推介,吸引不少城市“驴友”来村周围旅游,带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乡亲们看我足不出户,却不停地有货车来拉农产品,很是羡慕。于是我把电子商务扩展到全村,无所保留地教会了乡亲们。防疫期间,我和大家线上往来,打破现有思维,一起研究交流学习先进的销售理念和运营技巧,为的是更好地宣传自己,推出质量一流的农产品。
 
  鲁  钊文/图
 
  
 
  “我们迎来了第一单美团外卖”
 
  ■ 向爱群 北京  钟书阁融科店店长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小企业,尤其实体书店这样的小微企业带来巨大的考验。疫情之前,我们融科店号称“最美书店”,日均客流量在3000人左右。疫情期间,一改往常排长队的景象,走进书店,只有安静陈列的图书和几个忙碌的店员。
 
  实体店门可罗雀,怎么办?
 
  我们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开始向线上转型发展。店员们通过抖音、微博、朋友圈用短视频进行着书籍和文创产品的推广。
 
  之前小伙伴们从来没接触过短视频,一开始两三天才能完成一个30秒视频,这些日子从头学起,现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做出一个,还比以前更有创意。店员小尚、小吕作为店里的颜值担当,已经化身“网红”,频频出镜。小肖当起了直播的文案策划及微店的主理,其他店员忙着发货等幕后工作。他们专业线上营销的样子,让人几乎忘了他们书店店员的本来职业。
 
  不仅员工在转型,书也有了新的“出路”。我们融科店正式上线了美团外卖平台,目前总计上线了330个商品,其中33款文创产品。
 
  3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一单美团外卖,这也是自2月1日关闭线下门店以来,店里出售的第一本图书。书店周围3-5公里甚至10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都能下单,30分钟之内就能送到家。
 
  此外,钟书阁也铺开了其他线上销售渠道,如通过天猫店铺、京东店铺进行直播,通过微博、微信小书童、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短视频发朋友圈进行荐书,通过微店售书。
 
  春天正在到来,疫情总会过去。今后我们将继续采取网络销售、社群营销、会员活动、定制服务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喜爱的图书和服务。
 
  本报记者  贺  勇整理
 
  
 
  “上门服务累,但很开心”
 
  ■ 杨海益  四川炉霍灵星超市负责人
 
  2019年6月,19岁的我复读之后也没能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学梦再次破灭。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姐姐带我去她上班的地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城散心。
 
  初到炉霍,我被这里的一草一木所吸引。傍晚,在姐姐陪同下,我们在县城的每一条街巷闲逛。我发现这里除了菜市场外,没有一家生鲜超市。我突发奇想——在炉霍开一家生鲜超市。这样不仅可以和姐姐在一个城市工作,也能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说干就干,我把想法说给了姐姐和父母。在他们的鼎力相助下,同年10月,我的灵星超市在县城最繁华的霍尔城安家落户。刚开始,生意就如鱼得水,一天比一天红火。谁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忙上加忙,因为很多店春节期间打烊了。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一定要开门营业,保障百姓正常生活所需。面对百姓足不能出户这一特殊情况,我和员工积极想办法,“上门服务”成了最好的补救措施。我们开通县城内住户微信、电话点单服务,并在相关新闻媒体上做宣传。1月25日,微信点单的第一单生意68元到账。
 
  由于炉霍处于高寒地带,蔬菜水果都要从成都拉运回来,但疫情当前,运货车也不能随便进出。情急之下,我找到县经信商务局请他们积极协调,还为我们超市开具了相关的证明材料,以便能顺利通过每一个检查卡点。2月28日,从成都新进的43吨蔬菜和水果顺利运送到了距成都600公里外的炉霍。其间,经信商务局还给予疫情期间保供商家补助,我的超市就收到了运费补贴1.1万多元。
 
  接下来的日子,3名员工加上我4个人每天开始轮流送货上门,从最初的第一单到现在平均每天180单左右,我们在县城内配送的来回距离每天步行达十几公里。上门服务累,但很开心,因为不仅在这个特殊时期让炉霍百姓的餐桌上有菜蔬和水果,更让自己的超市找到了新的出路。
 
  胡筱红整理
 
  
 
  “创新思维,积极为复工作准备”
 
  ■ 沈嘉禧 四川乐山某餐饮店老板
 
  早在3月9日,四川省餐饮新冠肺炎分区分级防控技术方案就指出,在低风险地区,限制集体性聚餐、承办宴席,在严格落实通风、清洁消毒、人员体温监测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恢复餐饮服务单位正常营业。我所在的乐山已连续多日疫情“零增长”,属于低风险地区。这一消息无疑是促进餐饮市场恢复的一支强心剂。
 
  2010年起,我开始经营一个小餐饮店,主攻私房精致料理,平时生意不错,略有盈利。周末和逢年过节,更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排队领号消费,颇有“网红店”的意味。
 
  受疫情影响,各种实体经济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餐饮服务自不例外。虽然一直宅在家里,但我也没有闲着:创新思维、不断给大脑“囤货”,积极为下步复工做准备。因为餐饮这行,不光是传承,更需要创新。
 
  首先,在春节期间通过微信电话向亲朋好友拜年的同时,我虚心向长辈们打听他们年轻时最难忘又濒临失传的美食。因为在如今物质充裕的年代,能唤起老一辈美好难忘记忆、又能吸引“80后”“ 90后”“00后”大快朵颐的健康美食,必然受众层次面广、销路好。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原料市场正常供应后,我第一时间创新烹饪,力求尽善尽美、一步到位。同时,我还充分注重整合利用在线资源宣传自己。这段时间,我亲自挖掘和培养了几名主播,为复工后店里主打的几种创新美食做了充分宣传。
 
  眼下,我们小店已恢复营业,所有人员严格卫生标准、佩戴口罩。虽然目前以外卖为主,但我坚信,小店今年的收益一定会蒸蒸日上。
 
  黄自宏整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3月26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