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体育强国有了路线图
本报记者 刘 峣
|
中国女排队员在获胜后庆祝。
新华社发
|
|
北京延庆太平庄中心小学学生在学校冰场上滑冰。
新华社发
|
|
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上的运动鞋涂鸦。
新华社发
|
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兴则国运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体育不可缺席、使命重大。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
2050年建成体育强国
什么是体育强国?如何建设体育强国?《纲要》分3个时间阶段提出了具体的奋斗方向,全面刻画了体育强国的轮廓。从2020年、2035年到2050年,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总目标以及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往等6个维度的具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全民族的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
解决全民健身难题
健身场地能不能多一点?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纲要》提供了明确的解决路径和政策指引,围绕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健身场地不足等难题,对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健康需求给予明确的政策保障、制度支持和服务指引。
《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制定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因时因地因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大健康理念,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
对于全民健身的发展目标,《纲要》的指标非常细化。例如,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
在健身设施建设上,《纲要》则明确,加强城市绿道、全民健身中心等场地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并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的同时,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探索“三大球”发展道路
中国足球能不能争点气?对于国人关注的、以足球为代表的“三大球”,《纲要》提出,要全面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三大球”发展道路,到2035年实现“三大球”与基础大项实现均衡发展。
对于我国“三大球”的发展情况,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从问题角度来讲,目前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作为集体类的、受众比较多的、参与人群比较广的“三大球”,现在发展得还不够好。
“把‘三大球’项目单独提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它们在整个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影响力和受众面。”李建明说,“三大球”的整体提升,离不开项目文化基础的培养,要打好青少年训练基础,使“三大球”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
根据《纲要》,我国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三大球”发展道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三大球”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科技助力,提高“三大球”训练、竞赛的科学化水平。
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
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有何参赛目标?对于竞技体育发展的近期和长期目标,《纲要》也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确保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实现全项目参赛,取得我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参赛史上最好成绩。
《纲要》提出,在保持传统优势项目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基础项目;持续加大冰雪项目选材力度,恶补冰雪项目短板,不断提高冰雪竞技水平;扎实推进备战工作,全面加强科学训练、赛事平台建设、反兴奋剂、综合服务保障等工作,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
以冬奥会筹办推动冰雪运动建设,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愿景。对此,《纲要》明确,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普及冬奥知识和冰雪运动;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为契机,弘扬冰雪运动项目文化。
根据《纲要》,到2035年,竞技体育要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三大球”与基础大项等实现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体育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体育产业发展有多大空间?《纲要》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对于体育产业的这一重要目标,李建明表示,支柱性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骨干性、支撑性作用的产业。2014年到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4.6%,处在快速发展和上升期,预计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能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此,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在产业体系建设和激发市场活力方面,《纲要》强调,要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体育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体育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
在扩大体育消费领域,《纲要》则明确,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消费粘性,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促进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04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