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0日 第 05 版)
党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为捞“政绩”执意填海,收受巨额贿赂对抗整改,两位主政三亚官员先后落马;甘肃庆阳镇原、华池两个县级“一把手”互相关照对方弟弟,最后双双被查处;追求所谓“生活品质”、贪图奢侈享乐,逐渐从破纪到破法,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最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前不久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里,一个个案例给人以深刻警醒,有力彰显我们党“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的坚定决心。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二十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组反腐“大数据”引人注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这些数据,见证着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的坚实行动。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十年如一日、一刻不停歇,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不敢腐的震慑充分彰显,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自觉显著增强。党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实践充分证明,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新时代十年,反腐败斗争历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清醒认识到,腐败是党内各种不良因素长期积累、持续发酵的体现,反腐败就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这种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容不得丝毫退让妥协。还必须认识到,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四个任重道远”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绝不能低估,必须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统筹推进各领域反腐败斗争,让那些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直至不犯,让一些滋生的新问题难以蔓延,坚决把增量遏制住、把存量清除掉。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到“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从“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到“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从“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到“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深刻阐明了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基本原则、战略重点、方法路径,为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就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腐败、以什么样的行动破除腐败,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成败兴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怕什么?接受疾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我说,‘虽千万人,吾往矣’!没什么好怕的。”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就一定能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