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要闻 > 热点 >

专家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3块暗礁 须警惕"明放暗不放"(2)

2013-05-25 18: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此外,蔡礼强认为行政审批权也是政府吃拿卡要的症结所在。“过多的行政审批,压缩了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空间,限制了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力量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也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为部门政府官员寻租和腐败提供了借口和便利。”

  因此,蔡礼强认为,行政审批权改革,对反腐也是一记“釜底抽薪”之举。“这项改革是廉洁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取消部分行政审批权,恰恰把腐败的根和土壤给铲除了,比单纯‘加强监管’要有力得多。”

  3块改革“暗礁”要警惕

  “改革过程中的挑战很多,因为这场改革涉及的就是背后的利益配置问题。实施起来可能阻力重重,并伴随诸多怪相。”蔡礼强提示,因利益格局“绊脚”而功败垂成的改革,历史上并不鲜见。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有3块“暗礁”最需要警惕:

  一是“明放暗不放”。比如把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核准制等,但实质上,还是等同于变相的审批。

  二是避重就轻。把不太重要、不太关键的审批权下放,但仍把一些项目审批、投资审批、资质审批等关键审批权,牢牢抓在手里。

  “操作中,一些部门可能把那些含金量比较大的审批项目、可以带来重大寻租空间和寻租机会的项目,通过隐藏、移花接木的方式保留下来。而把一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失效的审判项目,上报取消。”蔡礼强称,改革过程中,应当警惕一些部门这样“蒙混过关”。

  三是把审批权转移给一些官办协会手中,让没有独立性的官办协会发挥“二政府”作用,但审批权还是“遥控”在政府手上。

  “很多社团组织与政府机构是依附关系,和主管部门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独立性不够。”蔡礼强说,若政府主管部门将审批职能转移给这些社会组织,实质上是“放手但不脱手”,无益于改革的推进。

  如何绕过这3块暗礁?李克强总理13日已开出了一个药方:监督与问责。

  李克强总理表示,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的大幕已经拉开。要严格落实任务和责任,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要把职能转变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建立长效机制。改革要公开透明,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动态清理”审批项目机制

  专家则建议从更多制度细节上“做文章”。蔡礼强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动态清理审批项目的机制,以破除部分部门以种种形式保留和扩大审批权等现象。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行政审批权必须在《行政许可法》的框架内运行。但现存的很多行政许可项目,仅依据部门‘红头文件’就实行,导致乱象丛生。”

  他认为,对各个部门已经掌握的行政审批权,中央应该及时进行“动态清理”:“即要求各部门明确列出审批事项的依据,对某项审批权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都进行充分地论证和评估。如果不符合保留条件,就坚决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