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女子被“领导”来电骗走60万(延伸阅读)
类似案件的防范成本远低于侦破成本
本报记者 王云娜
近日,接到“领导”来电,广西南宁市某单位女职员阿莲在24小时内被骗走了60万元。
与上文中张晓帆的被骗经历类似,阿莲误以为骗子是领导,先后给骗子汇款60万元,对方继续要求汇款,她这才觉得不对劲。阿莲在银行的帮助下查看了对方的账户,发现是外地账户,60万元已被转走。阿莲迅速报警。1月14日,南宁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正式立案侦查。
整个案发过程中,阿莲都没有与“领导”见面,仅凭电话就轻信对方,最后落入了陷阱。南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冒充领导诈骗的案件中,作案团伙往往采取的是心理战术,要么顺着受害人的猜测成为“某领导”,要么先查好某领导相关资料并咬定自己就是该领导。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犯罪分子都会根据受害人心理编好“剧本”,让他们打钱到指定账户。
近年来,南宁市公安局严厉打击电信诈骗,也侦破了一大批冒充领导诈骗的案件。然而,由于电信诈骗属于非接触性侵财案件,犯罪分子在不与受害者实际接触的情况下就可把钱转走,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较大困难。
南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十大队副大队长邓克定介绍,破案难首先体现在难以追查犯罪分子真实身份。犯罪分子使用大量非记名电话卡,且在作案时频繁更换电话卡。同时,不少犯罪分子利用别人遗失的身份证或是假证件办理银行卡,即使警方找到了银行卡,也很难将它们与犯罪分子联系起来。
电信诈骗团伙网络的庞大、复杂也给侦查带来了困难。邓克定表示,电信诈骗背后往往有一个组织严密的犯罪体系,一部分人负责打电话,一部分人负责取钱。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却又互不相识,统一受“上级”指挥,团伙成员彼此的称呼多为“代号”。因此,就算抓到了团伙中某一人,也很难了解到其他人的信息。
同时,电信诈骗团伙并不固定在某一个区域,而是在全国跨地域作案,甚至跨境作案,具有流窜性强的特点。即便获得了犯罪分子的真实身份,公安机关也只能沿着他们的活动轨迹抓捕,不仅耗费时间,也比本地抓捕要难得多。
“受害人最关心的是能否追回赃款、挽回经济损失,但一般情况下,犯罪分子拿到钱都会挥霍掉,追赃也成为了难题。”邓克定说。
电信诈骗案件属于可防性案件,其防范成本要远远低于侦破成本。警方再次呼吁民众增强防范意识,在遭遇各类可疑状况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核实,谨防上当受骗。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2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