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 >

《八佰》:时间跨度与历史幻像中的英雄

2020-08-25 16:11 来源:综合

  在漫长的时间跨度里,一个预言英雄会经历什么样的历史评价过程?

  科幻巨擘阿西莫夫在银河帝国系列(包含《基地》三部曲)里用心理史学宗师谢顿和机器人丹尼尔的经历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天才谢顿透过他发明的心理史学灵视,预见了如日中天的人类银河帝国很快将陷入三万年的动荡与蛮荒无序,之后才能迎来更好的第二帝国。

  谢顿发现,虽然帝国的崩溃已经无法阻挡,但是三万年的悲惨动荡人类史却并非不能缩短,人力尚有可为。谢顿由此开始了一个疯狂的计划——谢顿计划——图谋干预历史,将人类动荡的三万年缩短为一千年。此后余生,谢顿突破重重困境,致力于建设了两个基地:第一基地,由自然科学家组成,第二基地,由心灵科学家与史学家组成。两个基地在两个巧妙的银河端点,互相呼应,精心守护人类的未来千年。

  然而,忙碌一生并为此失去妻儿的谢顿并不知道,谢顿计划并不是延续人类文明的唯一计划。因为谢顿计划所依据的心理史学有一个最大的的缺陷,它预设的前提是宇宙中只有唯一的智慧生命——人类。

  当谢顿计划真正的幕后推动者——机器人丹尼尔发现了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的可能,他便开启了另一个深潜的计划。谢顿计划在即将迎来第二帝国的转机前夜,被丹尼尔抛弃。可惜,呕心沥血数万年的丹尼尔最终也并不知道,他费劲心机自以为帮助人类实现的文明延续计划,可能最终还是被外星文明异化……

  无论是数十年的人生,还是数万年的机生,都无法成为永恒时间的对手。

  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

  阿西莫夫用他最伟大的“银河帝国”为这句古老的中国诗句书写了庞大的注脚。在他似乎悲观的人类文明史预言中,蕴含着一个值得深思的观点:没有哪个英雄能够跨越历史,背负整个人类的重任。每一个英雄,都注定只能背负属于他那个时代的时间跨度中的任务,然后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抛弃。但是,英雄仍然值得后世反复传颂,因为他们正是文明在历史的挑战与应战中不断延续的具象表达。存在不等于文明,当英雄失去光芒、无人传颂,文明即已熄灭。

  从这个角度去看最近热议中的《八佰》,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

  管虎执导的《八佰》截取的是一段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最悲壮的英雄史。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带领的一个加强营400多名战士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浴血阻击日军,史称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抗战精神也通过对面租界中各国观察员之口传往全球。

  放在整个抗战中,四行仓库保卫战并不大,可以说只是一个微型的战役,真实历史中的伤亡也不算多。但是,由于这场战役发生在最繁华的上海租界对岸,由大量上海市民和在租界生活的外国人亲眼目睹,在一个奇特的微观构架中产生了类似于战场直播的效果,引发的蝴蝶效应远远超出了战役本身的规模。

  而谢晋元部在战役中的表现也的确无愧于精锐的美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几个场景,包括陈树生绑跳楼引爆与敌人同归于尽,租界内众多市民不顾个人安危筹集、投递物资支援抗战英雄等等……这些英雄的壮烈历史无法伪装也不可能湮灭。

  也正因此,面对八百壮士,举凡国人闻之无不泪目,无法否认这样一段写入中国血脉的英雄史。正如《银河帝国》中,无论谢顿计划是否被抛弃,观者都忍不住为谢顿的英雄史扼腕悲歌。只要人们仍然在为谢顿的故事流连,人类文明的历史就仍然在延续。同理,只要八百壮士的故事仍然能让国人血脉喷张,中华文明的历史就仍然在延续,薪火不息。感动、认同、悲伤、怀疑、贬损、争议……这些情绪都代表了国人对这一段历史挥之不去的关注。

  在漫长的历史跨度中,英雄们已经在其壮举中实现了他们背负的历史任务,他们无须再回应质疑者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略意图的追问,也无须去消除后世人对自身价值选择的追问。所有后世的追问,其实只是后世自身仍未解决的问题而已,他们只有在新的挑战中做出自己的应战,才有机会像八百壮士一样进入历史。

  必须了解并承认,管虎选择了当下唯一可行的通道进入八百壮士这个历史。《八佰》从片头到片尾字幕的呼应,无不突出表明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如此一来,拥有更强故事走向的谢晋元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必然要被宏大历史叙事所取代。而导演个人色彩浓郁的表达也必然要呈现出更客观的上帝视角。

  逃兵视角的进入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佳可选项。有观影者质疑逃兵们成长中并未触及反战这一“高度”,这样的要求则过于脱离现实了。八百壮士的历史诞生于最需要战争意志的抗战之初,且植根于中国人绝不可能接受亡国之耻的时代文化背景中,它和西方追求个体意志的文化完全背道而驰。

  我反而认为全片最成功的几场戏之一,就是这几个看似境界不高的逃兵制造。其一是端午枪指算盘书生,要求他放弃逃跑,张译对算盘书生的表演入戏之深让人叹服。而欧豪饰演的端午也贡献了他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对人物弧光的表达十分到位,从耳朵被擦伤时的惊慌失措,到最后完全意识不到自己中弹,表演都可圈可点。

  用这样的心理基础来面对《八佰》,或许就能关注一些更值得关注的电影本体的价值。这其中最值得推崇的,当属管虎对战场环境和系统的执着营建。最终版实际上已经弱化了四行仓库内部的德械技术设置,即使是弱化版也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这部历时十年而成的影片,对于战争片的技术系统构建具有教科书级的意义。未来如能专门成书,必将对国产战争类型片起到推动作用。

  (李多钰,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作家。曾任时光网总编辑、TimeOut中文版总编辑、新京报副总编辑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