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娱乐 >

《流浪地球》有亮点也有遗憾 一次孤勇而热血的尝试

2019-02-09 08:51 来源:人民网

艾修煜  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流浪地球》一次孤勇 而热血的尝试

  导演郭帆与主演吴京(右)

  2月5日大年初一,历时4年打造的《流浪地球》正式上映。这部被视为“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电影,选择在春节档与周星驰《新喜剧之王》、宁浩《疯狂的外星人》、韩寒《飞驰人生》的3部重量级喜剧片“正面硬刚”,显示了强大信心。

  电影上映后,口碑炸裂,在朋友圈呈现刷屏之势,不少观众纷纷表示要“二刷”。猫眼票房数据显示,2月5日,《流浪地球》以1.87亿元的票房,位居3部喜剧之后;6日以2.6亿元的总票房蹿升至第二,将《飞驰人生》和《新喜剧之王》斩落马下;截至7日下午3点,《流浪地球》已凭借的35.5%的综合票房占比,位居榜首,实现逆袭。

  豆瓣评分8.1

  ★★★★☆

  最亮点:

  脱胎原著,气魄浩瀚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因《三体》而广为人知,被誉为“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高度”的硬科幻作家。

  发表于2000年的《流浪地球》虽然只有中短篇的篇幅,其勾勒出的宏观景象和涉及的硬核天文、物理知识以及文中表现出的人类牺牲精神和家园情怀,将故事塑造得十分厚重、饱满。

  就影片反响来看,原著赋予的浩瀚气魄和眼界情怀,依然是全片的最亮点。在《流浪地球》的故事中,因太阳的枯竭,地球遭遇灭顶之灾,人类数量锐减至35亿。幸存的人类团结一致,金钱的概念和国家的严格边界消失了,一个长达2500年的行星移民计划被提出、执行并推进。中国在这个计划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人生不过短短百年,刘慈欣豪气干云地把时间维度一下提升到2500年之外,这个需要上百代人才有望完成的家园重建计划,颇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愚公精神。这个问题解决方式,展现了在面对世界末日时,与好莱坞电影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因而,让中国观众格外有共鸣。影评人耳尔表示:“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好莱坞科幻电影,应对世界末日的方法多是诺亚方舟式的,要么乘船逃逸,要么保留火种发射到外星。”但是《流浪地球》描述了中国人面对末日的独特态度:“对故土家园如此依恋,就算世界末日,也要携家带口,卷上铺盖,带着地球去流浪!”

  强调全世界各民族通力合作,更让《流浪地球》在立意和深度上,完胜一众好莱坞科幻大片。尤其是,故事内容和上映日期都选择在大年初一这个格外强调回家和团圆的日子,可谓非常贴近中国人的情感内核,无怪乎观众纷纷表示热泪盈眶。

  视效关:避重就轻,侧面迎击

  电影是科学和艺术的产物,长久以来,中国电影人和观众都渴望能有一部“拿得出手”的科幻电影来证明自身,是因为科幻电影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标准。

  想要拍好一部科幻电影,好的故事、良好的电影工业水准、雄厚的资本和市场,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刘慈欣的原著为电影提供了一个了良好的故事基础,但长久以来,观众对于国内特效制作水准的印象停留在“圆鼓鼓的胖飞碟”和五花八门的5毛特效上,因此《流浪地球》上映之前,观众对于电影的视觉效果水准,一直抱有最大怀疑。

  好在《流浪地球》虽然是硬科幻,但硬在内核——物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没有外化——未涉及星际战争场面,没有外星文明,无需进行烧脑的外星文明及武器装备设计和太空全景展示。这为中国科幻电影提供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除此之外,创作者的努力也功不可没。导演郭帆曾透露,作为国内第一部大成本科幻片,《流浪地球》前后共制作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使用10000件道具,进行了100000延展平米实景搭建,整个电影制作团队达到7000人。最终,《流浪地球》靠这一套避重就轻的迂回打法,呈现出与好莱坞“没有代差”的视觉效果。

  遗憾多:

  宽容滤镜,难掩瑕疵

  因为“开启之作”的光环,许多观众看《流浪地球》时,自带“宽容滤镜”。但仍有不少观众指出影片种种不足之处:配音生硬,和角色的贴合度不高;台词文绉绉,像讲话稿;演员的演技粗糙,流于表面;展现“未来”的细节太少,缺少未来世界的实感:“车辆居然还不是自动驾驶的……”

  业界人士的看法则更为精准。影评人耳尔表示,《流浪地球》对于太空场面的展示太单薄:“磅礴无垠的宇宙,被化简为‘地球、木星、空间站’三个点,实在太偷懒,也证明了导演的想象力匮乏。”

  羊城晚报记者在观影时,也明显感觉到影片的节奏问题,前半截偏于冗长,情绪累积不够,后半截则鼓点太密,又缺乏角色情绪过渡所需要的铺垫,不时给人突兀之感。另外,影片的角色设置,参照了好莱坞类型片的惯例,但性格刻画细节不够充分,显得非常“样板”。有观众表示:“原著中,人性的无畏无私和冷漠残酷反复纠缠,让流浪之旅显得格外悲壮又真实,电影弱化了这一部分,舍弃了对人性的反思。”

  耳尔总结:“作为先行者,《流浪地球》已属难得,但倘若有一天中国科幻电影真正遍地开花,观众便会有平常心,回头再看,就会知道《流浪地球》不过是仰赖原著作者磅礴笔慧之下的一次及格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