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时尚 >

宋博妍 寻找美的孤独历程

2019-10-24 11:52 来源:综合
    在中国,尤其是K12阶段,学生的正事只有一件——读书,任何与之无关的行为都会被当成不务正业,大人们鼓励的都是与最终提升成绩相关的兴趣,比如读书、奥数、,再不济,修身养性的舞蹈、钢琴也颇能入眼。而对美的追求,被限制在纸上谈兵的范围内,任何人流露出对身体美的向往和修饰总会被当成另类,被人指指点点说,这个孩子有点臭美。
 
 
Song
 
    然而,美不仅在博物馆的现代主义、达达主义各种流派的绘画、雕塑等作品中,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为什么会没有资格努力往美靠拢呢?
 
    Song从小喜欢绘画,又被爸爸带着频繁前往电影院看电影。电影中人物不同的风貌,同一个演员因为妆容、服饰的不同,再加上演技的修饰,居然在大荧幕中就成为不同的形象。
 
    潜移默化中,Song对大人的妆容有了一定的美的判断。和大部分喜欢纸上涂涂画画不同的是,Song更喜欢帮着老师给表演节目的同学化妆,每次帮忙涂个红脸蛋、画个红嘴唇都会特别兴奋特别开心。
 
 
Song和她的化妆工具
 
    等到Song能阅读大段的文字时,她自然喜欢上了各种时尚杂志。这个兴趣爱好自然没有获得家人的支持,她也处于半地下状态,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一半来购买杂志和简单的化妆品。Song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即使是好朋友也难以理解她对美的执着之心。这种困惑和孤独持续了很久,直到她下定决心真正进入美业进行工作后,才蓦然发现,自己从一个群体的边缘人物,变成志同道合者众了。
 
    大学时,Song开始可以肆无忌惮地尝试化妆了。手痒的Song不满足于给自己化妆,她也经常给宿舍的同学们化妆。“谁要是有什么重要活动重要约会都会找我画,大家不知道怎么护肤怎么买化妆品,都会让我帮忙挑选,因为我挑的东西总是不会出错很受欢迎。”最夸张的一次,她为同层楼所有的同学化了妆。Song从爱臭美的女孩变为“化妆高手”,但依旧是一个爱好者,在门外徘徊。
 
 
Song给模特化妆
 
    最大的转折出现在Song结婚之时,她精心挑选的化妆师让她特别满意。当这名化妆师开了一个彩妆课程后,Song就报名了。这算是她第一次正式学化妆。几次给模特练妆后,Song发现,给别人化妆的体验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这时,她开始尝试要做一位化妆造型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业界训练后,Song参加了东田学校的化妆教学,在新中国第一代影视化妆师、中国彩色电影化妆第一人王希钟先生的指导下,她从化妆最基本的素描、腕力等做起,画了无数对眉毛,终于初窥化妆这门艺术的真谛。
 
    学有所成的Song成为了杜嘉班纳中国首秀的化妆负责人。Song眼中,1985年诞生于意大利的杜嘉班纳(Dolce&Gabbana)有着意大利的华丽风格,它总能将巴洛克、拜占庭等风格关于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现代文明杂糅成令人屏息的华美之风,又在传统中潜伏着打破传统的自由理念。这种理念给了身为女性的她强大的鼓励。
 
    这场秀,因为妆容上的高度挑战让Song既兴奋又过瘾——一共110位模特,整场服装都要保持统一的风格和调性,而服装材质、款式又各不相同,模特的造型也要依据服装和模特本身各不相同,所以增加了这种“统一性”的难度。细心的Song做足了功课,提前准备了一百多种色号的指甲油,让两位设计师异常惊喜。在此次秀场上,杜嘉班纳要求体现“年轻的性感”“每个姑娘的嘴唇仿佛刚刚亲吻过的感觉”,这就要求化妆师在嘴唇、肌肤、眼线等都要下最大的功夫。因此,Song和同事们对每一处的毛孔都进行了无瑕的修饰;每一位模特的眼线都根据个人的眼型而画;唇色更是从中国红到西洋红、绛红酒红等等深深浅浅的红色采用了10种以上,并为了体现刚亲吻过后的触摸,又做了深浅渐变效果的处理。
 
 
Song在国外工作间隙浏览博物馆
 
    与杜嘉班纳的合作结束后,Song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美的寻找是孤独的,因为它要求赋予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Song 知道,自己还在路上,而她,对这种追寻既期待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