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潘克荣作品鉴赏
《宣和书谱》是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藏书, 在书中将欧楷誉为正楷之“翰墨之冠”。可见当时在官方的地位是何等崇高。自唐代欧阳询以劲险峭拔著称的这一书风横空出世以来,一路狂奔穿行了整部书法史,其影响可谓独领风骚、冠绝艺林。这当然得益于其风格之独到、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用世无匹敌来形容也恐怕当之无愧。至今也无人敢称超越!当下专攻欧楷的人很多,但大多得其形难入韵而非个性,大都是照葫芦画瓢,整成僵化的“本本化”或印刷体式的工具字居多,当然能在蕴含功底之后“玩”出自己个性韵味的也是有的,不过寥寥也!
潘克荣,男,汉族,1960年出生于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塘下镇沙渎村,从小爱好书画,1977年参加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翰墨书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翰墨书画院副院长。
现任平阳县松鹤陵园有限公司董事长。
乐清市双龙陵园有限公司董事长。
乐清天禾谷旅游发展公司董事长。
温州孝恩生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从事于殡葬文化工作,现任中国殡葬协会理事;浙江省殡葬协会副会长;温州市殡葬协会监事会主席;温州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副会长;平阳县殡葬协会会长。为殡葬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曾编写多篇论文在《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上发表,得到同行的好评。被浙江省民政厅评为殡葬行业风彩人物,并指派去美国培训学习社会事务管理,获美国伽洲大学结业证书。被温州市军人事务局评为最美拥军人物,多年为事业奋斗。
于2018年事业稳定后,重新拿起久违的毛笔开始练习书法,专写欧楷榜楷,已加入平阳县书法家协会,瑞安市塘下书法家协会,2022年写(抓鈇有痕,踏石留印)书法作品入展共富之路-----助推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书画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书画院特颁入展证书。2023年写(铁血铸军魂)书法作品被平阳县博物馆收藏,收藏证书号;第20230090号。2022年写(弘扬双拥传统,共建军民和谐)等多幅书法作品入先庆祝“建军95周年”双拥书画作品入展。
近年来艺术成就:
2018年全国“翰墨杯”诗书画大奖赛荣获书法成人组金奖。
2020年在中华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评选中,被评为入榜艺术家。
2022年在“喜迎二十大、再创新辉煌”全国首届“大国风采”杯书画大赛中,书法作品又勇夺成人组金奖。
2023年作品《龙腾盛世》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
“初唐四家”首开大唐三百余年浑然多采的书风,而欧阳询及其书法又独步“四家”之首,欧楷被誉为“楷书极则”。其险劲瘦硬、方整匀称、欹正相生、刚柔结合的典范形态蕴含着阳光之美、庄严之美、中和之美。其美学境界之高令后人叹为观止。欧楷的创立标志着中国书法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变革。它与传统的楷书和隶书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书写风格更加稳健大气,线条更为平滑流畅,硬朗坚实,显得更加凝练有力。二、构图上更加规整和平衡,线条的粗细适度,墨色浓淡分明,造型简洁而不失丰满。三、整体呈现出书风沉着刚健,勾勒气韵,给人以开阔、自由、自信的感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笔者之所以开篇对欧楷部分知识“普及”一下,是因为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是一位专攻欧楷的书家。虽然他不是最好的,但他坚持走传统正路,不被浮躁社会纷杂而扰,静修我书、忘我耕耘之精神,及对书法的执着与见解是值得钦佩学习的。
通常来说,每一位书家作品,都能找到一个最亮的点让观者对自己作品睹而不忘,潘老师的作品也不例外,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取最让人过目回味的字之骨力。“骨力”是书法作品的灵魂之一,特别欧楷更甚。关于字的骨力说,在历代名家的论述中有专门论述。比如卫夫人《笔阵图》云:“善笔者多骨”;宋·赵坚在《论书法》中说:“骨格者,书法之祖也。”而书法的“骨力”与用笔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人们通常所说的“笔力”刚健,是讲写出来的字“骨力”刚健。这种“骨力”是通过“笔力”体现出来的。这里的“笔力”是指中锋运笔,用笔讲求用中锋,是书法上的“宪法”,是用笔的根本大法。用笔须用“力”,即用“中锋”。中锋运笔是由篆书的圆笔发展而来的,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十七《书画》中记载:“五代书家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画之中心有缕浓墨,正当其中,乃至屈折处亦正当中,无所偏侧处。”这是对中锋用笔特征的一种描述。中锋也称正峰,与侧峰相对,要求在运笔时笔锋在笔画中线上运行。白焦说:“所谓笔力,不是机械的笔加力。拿举重来作比方,又并不顶恰当,毕竟大力士不等于大书法家,用力之法不同。”书法上的用力,主要指笔锋的使用,是表现在笔迹上的。用笔力(中锋)书写,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有“骨力”。从潘老师作品整体表现形式上,他在作品创新的同时,如何让“骨力”尽得霸气彰显上是下了苦功夫的,从每个字的“起、行、收、提、按、转、折”细节中,他都精心处理。潘老师说:“行家都明白一旦作品缺少骨力的展现,便不算是一件真正的欧楷作品,这是常识也是共识”。可见潘老师深谙其道,并在这方面苦修精练,作品才如此不失传统而又个性尽显,这的确是一个书家很难得之境界。
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的,他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在他之前更早的杨雄也说过,"书,心画也"。 显然字如其人 的说法古来有之。从潘老师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沉着刚毅,更多的是通过作品还感受到创作者的博大胸怀与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探求。赞美艺术家的华丽词藻很多,但那都是表面的奉承,真正的艺术是要讲底蕴内涵的。否则再吹捧得天花乱坠也是没用的,潘老师的作品一如他的做人,正路中沉稳前行、法古中革新自己,他说:“书法艺术创作应遵循从古中来、不浮躁,要脚踏实地走正路,法古不呢,守正创新,这样才是为子孙后代负责......”我想这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应有的责任与品格,是金子终会发光,相信潘老师的对艺术“正路”的理解与选择是正确的。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那些江湖杂耍书法,不过是搏人眼球的小丑表演,哗众取宠注定被时间淹没淘汰,历史将会证明出糟粕与精华。
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笔者认为潘老师作品也是有不足之处的,比如个别字笔画线条结构的搭配和谐上有待商榷,不过书法界有一种说法叫“缺憾美”,只要整体有瑕不掩瑜之效,就算是完美了。笔者刍荛之见,全当抛砖引玉,供各位方家交流。总之,到2035年中国文化要面复兴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而这就需要象潘老师这种正统的文化艺术传承者,而那些“江湖杂耍”式的东西,注定上不了台面的,愿潘老师在艺术追求的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未来的岁月中取得里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