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 >

周子瑾个展——《偶然间,心似缱,在梅树边》在上海展出

2020-07-03 14:07 来源:综合

2020年6月27号下午3点30周子瑾个人作品展在上海觉艺术空间圆满开幕,疫情期间艺术圈的朋友、收藏家也是蜂拥而至的来参展上海本土艺术家周子瑾先生的个人作品展。从院校的教师、职业策展人、收藏家、艺术家好友等一致的感受到作品现场展出散发出魅力在疫情期间还能有这么好的一场展览,还是非常难得一见的。此次艺术展也是艺术家周子瑾本人的对近些年新作品新的艺术语言的探究,深刻的诠释的新文人作品的意境。

花影扶疏自满庭

——赏读油画家周子瑾近作《梅花系列》的“移情”审美

(文—胡继宁)

美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价值感,移情是审美欣赏的基本前提。德国哲学家、美学家立普斯在其著作《空间美学》中认为,“移情作用就是这里所确定的一种事实:对象就是我自己,根据这一标志,我的这种自我就是对象,也就是说,自我和对象的对立消失了,或则说,并不曾存在。”“移情说”美学认为人类审美感觉是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心理错觉,不是自我本身,也不是对象本身,而是自我体验的对象形象,形象与自我是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的。

油画家周子瑾近年来以“梅花”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的油画作品,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展览中颇受人关注。这些作品呈现出作者良好的造型艺术功底,造型严谨精妙、色调意境唯美,画面结构上具有现代性和形式感,因此常常吸引观者在其作品前驻足良久。周子瑾“梅花”系列油画作品,在唯美精微的视像和艺术技艺之下,总使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郁情愫和孤独意境,从而使人不由得去探寻掩隐于花姿幻影之下艺术家个体的心迹。言志与状物,一直是中国艺术传统中所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古人将这种方式称之为“观物取象”。梅,是“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一,在中国绘画中被赋予“凌寒傲雪、高洁无畏”的精神与品格。然而,油画家们却少有触及“梅花”题材,是因为在中国绘画中成熟的“梅花”图式在油画创作中要面临方法论的转化和语言创新。这对于油画家来说,无疑是一项颇具难度的挑战。

周子瑾选择“梅花”作为近年的创作主旨,源自于画家从“梅花”物象中感受到自我的人格意象——“梅花”即“自我”。用其自己的语言说,“梅花具有清高傲骨的风范,我看中的是梅花桀骜不驯、孤独傲雪凌风的气质,这种孤独的情怀,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里,这与我小时的生活环境分不开。”作为八零后,独生子女的孤独感是这一代人普遍存在的感受。都市的繁华与日新月异,孤独的人更在意一处心灵安放的精神家园。艺术家笔下的“梅花”,超拔了自然属性,俨然是艺术家自我精神体验的物化。周子瑾早年成名作《表情系列》、《暖光系列》,通过人物夸张、嬉笑的“表情”反衬内心虚空、孤独的现实性,《梅花系列》则更加直接地完成“物”、“我”的转换。因此,周子瑾的《梅花系列》,既有古人咏梅的“言志”意味,更多地是立普斯“移情”审美的艺术表现,通过运用油画写实语言和主观的光、色、空间处理,营造出一种兼具东方独特韵味和现代艺术审美的油画样式。

光、色、空间,都是周子瑾建构作品“移情”审美的具体表现手法。光,是西方油画艺术的灵魂。周子瑾每一幅油画作品总有一束光,耐人寻味。这束光,或隐或显,不强不弱,常淡淡地与画面的色调融合,这是画家主观臆造的心灵之光。枝干与花蕊,在光与影交叠下构成视觉的幻象。《梅花系列》色调与空间处理,具有浓郁的象征意味。色调是审美心理的反映,周子瑾擅长运用通透的冷灰色调来营造意境。为了表达忧郁、唯美、孤独的情愫,艺术家常常主观臆造空旷的空间来加强视觉的象征,我们在前辈艺术大师常玉作品中常见空旷的空间与一头象、一只虎豹之间的视觉对比。周子瑾《梅花系列》的背景中,颇具匠心地运用大色块处理,使画面构成有意味的抽象形式,远山与地平线形成空旷、虚拟的空间,近似于象征主义绘画的艺术表达。

花影扶疏自满庭。周子瑾《梅花系列》油画作品,在我看来,乃是其精神个体的“自画像”——孤独者的“移情”之美,忧郁唯美且饱满!

周子瑾 个展

Zhou ZijingSoloExhibition

主办单位:觉艺术

参展艺术家:周子瑾

展览展出时间:2020.06.27-07.27

展出地址:上海虹许路731号—老外街休闲园8号楼D2F觉艺术

媒体支持:人民日报/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田三艺术/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