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走在前 规则要跟上(品牌论)
康 朴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解放驾驶员双手”……这是无人驾驶给人们许诺的美好愿景。工业化4.0时代,在各国政府和各路资本的支持下,无人驾驶正成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风口。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技术前沿阵地,无人驾驶的蓬勃发展将带来一场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推动与无人驾驶相适应的智能道路系统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挤,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空气质量。
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研究起步虽晚,但是发展迅速,前景亦更为广阔。随着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异军突起,由谷歌、微软、特斯拉、福特、沃尔沃等科技、汽车大咖组成的“自动驾驶圈”有了中国品牌的靓丽身影。同时,中国民众对无人驾驶的接受度也超过西方。普华永道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无人驾驶市场潜力达96%,而德国和美国的这一数据分别为54%和72%。
但客观来看,在无人驾驶飞速前进的过程中,除了一个个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一些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亟待解决。
首先,无人驾驶车辆侵权赔偿责任如何分配,是目前困扰无人驾驶的一大难题。在无人驾驶技术日益成熟、市场接受度也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这一问题将更加凸显。现有交通法规是在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基础之上划分责任的,但是在无人驾驶中,没有人类的驾驶行为,那该如何归责?除行为人操作不当的因素外,多数事故的发生是车辆产品的制造缺陷、设计缺陷、编程漏洞甚至是无法解释的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所导致的。《产品质量法》的产品缺陷责任也无法全面规制无人驾驶的法律责任问题。因此,需要尽快构建新的责任规则填补法律漏洞,为无人驾驶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修筑通畅的轨道。
其次,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是无人驾驶时代用户的主要关切之一。无人驾驶对个人数据有极高的需求。由于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方向定位与导航技术的支持,乘客在指定目的地后,智能系统会计算行车距离,选取最优路线,这些无不处于定位和导航系统的控制之下,同行乘客、乘车时间、行车轨迹以及行进路线上的周围环境都会留下具体且清晰的记录。而这一切都是在用户难以察觉的情况下悄悄发生的。
例如2011年,通用汽车公司就承认在用户退出安吉星系统服务时,该系统也会自动收集车辆速度、位置等信息,通用甚至会把这些用户信息卖给市场资讯公司、保险机构等以牟取利益。
大量无人驾驶汽车一旦替代传统汽车成为使用者每日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那么,汽车使用者的日常信息将会在后台一览无遗,甚至被当做商品交易,用户将毫无个人隐私可言。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面临的问题是“你是谁”容易遭到泄露;而在无人驾驶时代,“你什么时间去了哪里”都会被轻而易举地窥知。即使收集这些信息的企业能够严格保护用户数据,黑客侵入系统的风险也时刻威胁用户隐私甚至是行车安全。
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一大初衷在于让人从疲乏的驾驶中解放出来,营造更加轻松自由的生活。而如果让用户时刻面临个人隐私遭侵犯之虞,似乎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在保证无人驾驶轨道通畅的同时,更要为其划定清晰的界限,通过严格的立法手段规范企业行为,切实保护用户隐私。只有建立起与无人驾驶发展速度相匹配的规则制度,才能保证这一技术应用真正造福于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0月18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