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评论 >

人民日报连线评论员:乡村善治,为发展凝聚合力

2018-04-09 07: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乡村善治,为发展凝聚合力(连线评论员)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⑥
 
重庆日报评论员 单士兵
 
  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对转型时期的中国乡村而言,善治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以德治涤荡文明乡风,乡村才能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今天,我们请来重庆日报评论员,他将以重庆为例,谈谈怎样的治理才能实现“三治合一”的善治。
 
  ——编 者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中国进入新时代,对乡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既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又要从基层自治着手,不断激活乡村主体的创新力量,为乡村发展凝聚合力。
 
  先推荐一个新词,叫“双向获得感”。这个说法是重庆九龙坡区西彭镇党委书记李锡智提出来的。这个西彭镇不简单,在巩固“国家卫生镇”成果的基础上,去年又获得“全国文明镇”的称号,所以李锡智感慨,当地基层干部和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双方都有了获得感。卫生环境好了,乡村旅游上去了,百姓有幸福感;乡村秩序好了,招商引资通畅了,干部有成就感。这就是“双向获得感”。
 
  如果说“双向获得感”是乡村善治的喜人结果,那么善治具体指向是什么?有没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奥秘?当然有。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重庆广大干部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并结合地方实际,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建设平安乡村等方面做出很多有益探索、呈现不少亮点,其关键就在于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以重庆巴南区龙洲湾街道为例,“德法相伴”成为当地社区创新开展活动的关键词。一方面持续“送法下乡”,邀请法务志愿者到基层乡村“以案说法”,由浅入深地讲述家庭纠纷、财产纠纷、借贷纠纷等身边案例,引导村民提高法律意识、提升守法素质;另一方面倡导“家风润万家”,通过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营造良好乡村德治环境;同时,更以建设“信息便民管理平台”为抓手,让大数据为乡村治理插上翅膀。让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让共建、共治、共享成一体,这样的乡村治理正在重庆遍地开花。
 
  乡村善治必然要求基层善政。对很多农民来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不断弥合治理体系的断裂地带,首先就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放在树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首位。重庆沙坪坝区实施的党建强村行动,通过聚焦“引领”“服务”“共治”,就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事实上,也只有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才能真正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这些卓有成效的乡村治理实践正在给村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只有自治、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渗透进乡村的每根毛细血管,乡村才能真正走上善治之路。以“治理有效”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持续提供坚实支撑,广袤乡村必然焕发勃勃生机、保持和谐有序。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0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