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驱散发展之惑(评论员观察)
李浩燃
总书记殷切的嘱托,为广东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当代中国开辟现代化新征程带来深刻启示
岁月如歌,改革不惑。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殷切的嘱托,为广东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当代中国开辟现代化新征程带来深刻启示。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八大闭幕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出京考察就来到广东。一路掷地有声的宣示,激荡起神州大地深化改革的春潮,推动走在前列的广东迈出“改革再出发”的步伐。5年时间里,总书记两度来到全国人大广东团参加审议,无论是关心产业“凤凰涅槃”、倡导创新驱动,还是关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新格局,其背后都蕴含着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闯出一条新路来的深切期待。
得风气之先,成发展之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总量已连续29年位居各省份之首。如今,深圳前海建设如火如荼,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振奋人心,港珠澳大桥等标志性项目举世瞩目……然而,“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广东曾因审批流程“万里长征图”引发热议,“腾笼换鸟”面临新的两难,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棘手。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如何接力闯关夺隘、寻路未来?
进入新时代,广东推出一系列向改革要动力的制度创新,区域竞争不再停留在速度和规模上,而是比谁的动力转换更快、发展效益更好。数年沉潜,先进装备、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成为广东制造的新名片、发展的新引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政府、企业、百姓三个“钱袋子”的同步增长说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进一步加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成功的实践,印证了总书记的论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必须“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提供新动力,开放拓展新空间。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勉励广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开放需要海纳百川的胸襟,更需要引凤求凰的魅力。近年来,在深圳、在广州、在茂名,人们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作为聚集高端要素的“颜值”和“气质”,努力招徕人才、汇聚资源,向全球价值链坐标的中高端迈进。“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总书记用这样的总结,肯定了广东的新探索,更为进一步开放指明了新方向。
40年改革开放,广东始终是探路者。先行者必然会先遇到问题、经受挑战。今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如何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总书记开出的药方是:法治。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推动治理过程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我们的社会就能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对此广东人感同身受、深以为然。
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总是在伟大变革中舒展的。安徽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深圳蛇口的第一响开山炮,启动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深刻改写了中国的命运。40年过去,中国行走到了另一重峰峦。广东今天所遭遇的挑战,正是整个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缩影;广东今天所进行的尝试,正是整个中国更上层楼的预演。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无论前面还有多少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困惑,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中国道路必将洒满阳光。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0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