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旅游 >

穿行楼宇间,最有大都市味道(游香港)

2019-03-15 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穿行楼宇间,最有大都市味道(游香港)
王 旭 苏 晓
 
  当小邓第一次被同事带着在香港中环的楼宇间穿行,他既新奇又紧张。新奇的是,那么多富丽堂皇的大厦居然是行人的走道,任人穿行。国际金融中心、交易广场、置地大厦、渣打大厦、怡和大厦,一座座楼宇为一道道天桥、廊道所连通。不用下到地面,行人可以从维多利亚港的码头,一直走到中环。外面阳光酷烈,楼宇内却是凉风习习。令小邓紧张的是,这迷宫般的走道,人流如织,怎么找得到回来的路?
 
  好多人说,判定一个人来香港多久,要看他怎么找路。特别是中环、湾仔一带,楼宇密集,天桥、连廊纵横交错,连接起无数幢著名大厦。会走的,穿行在高耸入云的楼宇间,既舒服、又养眼。楼宇中多精致店面,五光十色、琳琅满目。最重要的是还快捷。地面七绕八绕半个小时的路,楼宇间穿行至多一刻钟。对于楼宇与连廊、天桥一体相连,已成为“老香港”的小邓特别有感触:“这些连接,遮风避雨,体现了便民的理念,沿途又遍布商店,最有大都市味道。”
 
  从湾仔地铁站到会展中心,中间有一座中环广场大厦,地上78层,身披钛金色玻璃幕墙,是有名的地标建筑。这座大厦的一、二层,堪称是五星级的公共空间。高大的廊柱,华丽的壁画,再加上大理石铺地、绿植点缀,你很难想象,这豪华的楼宇大堂,24小时对公众开放,冷气、滚梯24小时不断,任人使用。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大厦向公众开放,成为连通香港这座大都市的一个个支点?“商业建筑如果连通起来便能增值,人流越密集,通达性越高,楼宇的价值越高。”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潘永祥说,“连通的效果就是政府、业主和公众三方都有好处,是多赢局面。”
 
  政府作用是第一位的。香港地狭人稠,路网密集。行人走道、休憩绿地等必须要私人业主配合。于是,香港很早就出台政策鼓励私地公用,政府对建筑物公共空间的建设、使用有明确认识,有详细的规定。有些项目,规划提前考虑到了,在土地招标时就明确规定多少面积做公共空间。特区政府发展局提供的数据表明,1980年以来,政府按地契要求发展商提供公共空间的项目有79项。
 
  除了土地招标的规定,政府还有一个手段是用奖励面积的方式鼓励私人业主拿出土地用作公共空间。像从铜锣湾到湾仔码头的必经之地——新鸿基中心就是一例。
 
  “我们身处的这栋新鸿基中心,上世纪80年代建的时候,48层,当时是维港一线海景大厦,孤零零在海边,想连也找不到人。90年代改建,一、二层都拿出一部分做公共走廊,政府以1比2的比例奖励我们增建新楼层,我们这栋大楼就从48层增加到了53层。”香港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董子豪说。稀缺地段,政府的奖励最高甚至可以达到1比5。
 
  当然,建筑物千差万别,住宅项目就特别慎重。特区政府发展局就特别强调,住宅项目一般不要求发展商在私人土地上建公共空间,“以免费用转嫁到小业主身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3月15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