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要读得彻底(悦读)
潘裕民
常有人问我,该读什么样的书?我的回答是“经典”。因为经典原著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含量,是非经典书籍所不能比拟的。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和一代又一代读者对话,可以引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思考。
哲学家周国平说:“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和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应该是阅读经典著作。日本有一位哲学家叫柳田谦十郎,他花了整整一年才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为了庆贺这件事,他夫人还专门为他举办了一次家宴。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个人写出一本书固然不容易,值得庆贺;一个人认真读完一本书也不容易,也同样值得庆贺。
其实,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要直接读大师的作品。叔本华说过一句话:“谁向往哲学,就必须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不朽的大师。”从一定程度上说,大师的原著是最可靠的。朱光潜先生说:“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有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这是因为,读书有着特殊的规律,必须经历一个吸收、转化、升华的过程。
但遗憾的是,人们总以为书读得越多越好,所以读起书来往往不加选择、见书就读。贪多嚼不烂,过目的书多,留下的营养却很少。蔡元培先生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说他读书有两大短处:第一是不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并希望大家警戒于这两大短处,一定会有许多成效。
今天,时间推进到网络时代,很多人自动演变成“吃粥的读者”“后门读者”,还有一些人习惯了标题阅读——“只看一眼的读者”。但信息不等于学问,更不等于见识、智慧与品质。我们不反对快餐文化、流行艺术,但是我们反对用“读图时代”和“快餐文化”来排斥经典阅读,排斥深度阅读。阅读经典可以帮我们进入更深的世界。
阅读,不是赶时间,更不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阅读是一种慢功夫,可重复欣赏,书中有些道理需要我们终身去感悟。
(摘编自2月10日《解放日报》,原题为《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部》)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22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