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教育 >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2016-07-01 08:10 来源:人民日报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广东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贺林平
 

 
  暑假将至,广东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九龙小学“90后”数学教师王敏霞正忙着辅导一班学生复习迎考。从2015年毕业后加入师范生“上岗退费”项目以来,他刚在这所粤西农村小学从教一年,却已脱去稚气,显得少年老成。
 
  这位原本生在城市的青年谈起当初的选择,直言“很好很正确”。“到农村从教,既能帮助到这些落后地区的孩子们;又能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城乡的现实状况,从而身心受到洗礼;还能把大学四年交出去的学费给赚回来,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发展的一大矛盾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这在教育上表现同样突出。而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正是广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逐年退还大学学费,鼓励毕业生到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从教。政策推行以来,已为该省5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补充近4.2万名合格教师,98%以上的“上岗退费”人员5年服务期满后,选择继续留下来“落地生根”。
 
  2009年广东出台的《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吹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号角”。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省所有县(市、区)到2015年底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系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
 
  保投入:破解欠发达地区财力不足难题 广东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4118所学校,在校生1200多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二。在1996年率先完成“普九”任务后,省委省政府着手谋划让广东娃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这是落实中央对于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从广东实际面临的问题导向出发。”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大省,人均可支配财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珠三角用占全省30%的面积,创造了80%的经济总量,而粤东西北还存在大量位列全国贫困县前列的地区。这种特殊的省情使区域、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保障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优质教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为保障地方特别是倾斜支持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广东强化省级统筹,制订2012年至2015年省级财政教育投入“一揽子计划”,建立起省级财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2012年至2015年,省级财政教育总支出为1428.96亿元,其中,对市县教育转移支付686.86亿元,占比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53.59%。
 
  引导激励各地克服财政困难,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地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广东省级财政设立110多亿元的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奖补资金,近4年来撬动创强项目总投入500多亿元。
 
  在省、市、县各级共同努力下,广东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0年的1532.73亿元提高至2015年的3047.49亿元,增加1514.76亿元。多年来,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保持在20%上下,在全国排名靠前。
 
  提硬件:补齐欠发达地区办学短板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补齐欠发达地区乡村义务教育这块“短板”。长期以来,粤东西北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广东坚持以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均衡。
 
  在广大欠发达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侵袭,农村中小学存在不少危房校舍。在投入近30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C、D级危房校舍的改造工程之后,广东从2014年起全面启动“改薄”工程,统筹在“教育创强”之中,补短板,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
 
  截至2015年底,“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70.5亿元,已竣工校舍场地占规划任务的70%、完成设备采购超过规划任务的80%,整体进度居全国第二位。
 
  在此基础上,广东将标准化学校建设列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2013年,制定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统一标准,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已达到98.99%。
 
  强软件: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日前,佛山市第九小学组织该校教师团一行9人,驱车4个多小时,来到了距离佛山300多公里的阳春市马水镇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帮扶活动,不仅让这里的农村孩子近距离享受到珠三角老师的高水平教学,还为孩子们送来了4台新的手提电脑和总价值达3万元的25箱精美图书。送教下乡,根本目的都在于增强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软件”水平。
 
  专家指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核心难点在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2008年和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推出“两相当”和山区、农村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省财政共投入140亿元,有力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各地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即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2015年,欠发达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有33.6万名教师享受到平均每月730元的岗位津贴,部分地区最高达到1400元/月。
 
  教育部门也发现,以往乡村教师大量流失的现象已经“止跌”,粤东西北都开始出现乡村教师回流现象,大学生下乡从教趋势上升。
 
  在提高教师待遇保障的同时,“十二五”期间,广东实施“强师工程”,省财政5年间投入25亿元用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让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能与发达地区教师“齐头并进”。广东在“强师工程”中大力开展多项省级示范培养培训,并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惠州等多地探索教师“县管校用”机制,打破学校界限,骨干教师“一盘棋”流动,让薄弱学校也能享受重点学校的名师资源。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1日   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