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广勇 邵世均 闫韫明《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9日 第 03 版)
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肯尼亚斯瓦克大坝项目出资建设的卡图伦比医疗中心妇产楼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更好的医疗环境。图为该中心医护人员与前来就诊的妇女在交谈。 |
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从当初的蓝图变成今天的实景,化作了各国发展的实效、百姓民生的实惠。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企业秉持合作共赢原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民众,留下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项目配套建设——
“小山村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离开南欧江一级电站,沿着贯穿老挝南北的主干道13号公路行驶不久,转入一条盘山沥青路,很快来到一片山间平地。这里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建设的惠娄移民新村。远远看去,一幢幢新居红瓦白墙,独具当地特色。一阵轻快的广播音乐传来,惠娄村中老友好学校(以下简称“惠娄学校”)的孩子们正在做早操。
走进校园,几十名学生围成一圈,整齐地伸臂、踢腿、跳跃。惠娄学校校长瑟塔告诉记者:“如今,操场上配备了各种体育器械,每天早晨,学生们在这里打篮球、踢足球、跳绳,做各种体育锻炼,非常开心。孩子们锻炼时,再也不用担心在坑坑洼洼的操场摔跟头了。”
惠娄学校迁建在山谷的一片平地上,校园宽阔美丽,桌椅、黑板、电扇等设施齐全。瑟塔介绍,旧学校是木板房、石棉瓦顶,经常漏雨,又建在山里,孩子们上学很不方便。“新学校条件好多了,现有小学一到五年级,还增设了幼儿园。”瑟塔说,教育水平不提高,贫困就不会减少。新建学校的条件极大改善,“希望孩子们将来能走出大山,考上大学,有机会去中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项目位于老挝北部琅勃拉邦和丰沙里省,包含7个梯级电站,总机组容量127.2万千瓦,于2021年9月底全部投运。项目为当地建设了30多个移民新村,并修建桥梁、道路、学校等设施。丰沙里省省委书记兼省长坎培说:“水电项目不仅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还让周边居民享受到许许多多的便利。”
惠娄学校五年级学生艾米说:“现在,我每天走路十来分钟就到学校了,弟弟马上也要来上一年级,谢谢中国企业帮助我们修建了新学校。”在四年级的美术课上,学生坎婉用美丽的山水画展示家乡新面貌。她说:“我想让大家看到,我们学校更漂亮了,村子里有了电,铺了路,盖了新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5年多前启动水电站项目后,我们村200多户人家都搬到这里。中国企业帮我们盖了新房,扩建了道路,开挖了码头,还建了新学校和医务所。”当了22年村长的颂道告诉记者,惠娄学校启用的那天,村民们纷纷聚集到校门口,表达感激之情。“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小山村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颂道说。
“开发项目秉持责任当先原则,努力让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南欧江流域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会红说,今后公司还将帮助当地建设更多学校,改善学习环境,让更多孩子能安心学习。
巴西若昂卡马拉市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
“在家门口就能喝到干净的饮用水”
一大早,位于巴西东北部若昂卡马拉市原住民社区的取水点便排起了长队。人们拎着水桶,耐心等待,神情中满是喜悦。“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在家门口就能喝到干净的饮用水,味道棒极了!”78岁的老人塞维里诺感慨道。
受半干旱气候影响,若昂卡马拉市所处的北里奥格兰德州降水量较小,地下水因含盐量高而味道苦涩,难以饮用。“取水用水曾是我们这里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60多岁的老人弗朗西内特介绍,以前用水主要靠当地政府派出的水车,但每月一次的送水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水不够用,大家只能去十几公里外的小河边取水。“现在水龙头一开,干净卫生、方便快捷,我们再也不用走那么远的路取水了。”
当地居民罗莎的两个女儿,都曾因水质问题患上严重的肠胃炎和皮肤病。“现在,孩子们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淡水,不用再担心因为水质问题而生病了。”罗莎说:“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我们不会忘记中国企业给予的无私帮助。”
2017年,中国国家电网巴西电力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巴电公司”)接管圣保罗电力电灯公司,在巴西东北部地区运营风电场。了解到风电场周边居民普遍存在用水难问题,国网巴电公司决定开展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今年2月,国网巴电公司投资建设的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交付给若昂卡马拉市的3个原住民社区使用。
项目通过膜法反渗透技术净化地下水,日均可产80吨纯净水,并通过输水管道送至原住民社区,供800多户家庭共计3000余名居民使用。为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光照资源优势,国网巴电公司还为淡化公益项目建设了一套装机容量为50千瓦的光伏供电系统。
项目建设得到当地居民大力支持。在供水管线开挖和跨越铁路施工时,施工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干到晚上,当地居民热心地送来食物以及从镇上购买的矿泉水。在休息日,当地居民邀请施工人员到家中吃饭。村民们还主动捐赠绿植近1500株,用于项目堤坝绿化。
北里奥格兰德州州长法蒂玛·贝泽拉表示,由中国企业、中国技术、中国资金打造的苦咸水淡化工程实现了当地几代原住民喝上优质饮用水的梦想。这是巴中团结互助的象征,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成果,是双方友好情谊的体现。
肯尼亚斯瓦克大坝项目公益服务——
“越来越多的妇女和幼儿从中受益”
卡图伦比医疗中心位于肯尼亚南部卡蒂亚尼地区,为周边十几个村镇提供医疗服务。走进医疗中心,一座崭新的建筑分外醒目:鹅黄色的房檐搭配天蓝色的门窗,显得温馨又充满活力。这是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肯尼亚斯瓦克大坝项目出资建设的妇产楼,于2021年投入使用,守护着当地妇幼的健康。
走进妇产楼,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宽敞的病房。产妇莉娅正躺在病床上,怀抱着安睡的婴儿,眼里满是温柔和幸福。前一天晚上,她顺利分娩,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莉娅家距离卡图伦比医疗中心5公里,刚怀孕时就听社区卫生志愿者介绍了这座新建的妇产楼。实地参观后,她当即决定在这里生产。“这里环境好、设施全、服务周到,就像大城市的医院一样。”
得知莉娅的反馈,医疗中心妇产科护士长默茜很是欣慰。她说:“自从中国企业为我们建成了妇产楼,越来越多的妇女和幼儿从中受益。现在,我们有6间独立病房。”
默茜介绍,在妇产楼建成前,医疗中心没有专门的产科病房,相关设施也很缺乏,孕产妇只能同其他患者共处一室,私密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那时,很多妇女不愿意到我们这里生产,不少产妇和新生儿无法得到及时照护。”
来到待诊厅旁,默茜为等待产检的准妈妈们讲解起待产注意事项。“我们以前也向孕产妇提供健康培训,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场地,很少有人来听。”默茜说,有了妇产楼以后,举办健康培训更加方便,甚至有人从其他地区慕名而来。“作为医务人员,能为孕产妇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斯瓦克大坝项目是肯尼亚在建的最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建设的同时,共为当地修缮16所中小学,新建9座医院功能楼和药房,开凿6口水井,修整主干道路等。项目所在地的马库埃尼郡郡长穆图拉·基隆佐称赞说:“项目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相关社区提供了教育、医疗、储水等方面的设施,让当地居民广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