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台湾朋友一个真实的四川
本报记者 柴逸扉
“我想透过这个活动告诉台湾朋友,四川不只有熊猫和辣椒”“我期待能通过实习提升自己的无人机拍摄技巧和采访技能,把更多四川故事带回台湾”……不久前,第三届台湾传媒大学生实习暨“大熊猫新视野”航拍体验活动在四川举行,经历15天实习的台湾大学生,不约而同地有了这个心愿:通过采访实践告诉台湾朋友一个真实的四川。
这样的体验一生仅一回
学上妆、学唱腔、学身段……来自台湾的江霓从未想过,这辈子她竟然有机会成为一名旦角,跟着川剧团的老师全方位体验川剧的魅力。“这么棒的体验,一生可能只有一次。”同样,扮演小生的台生王柏伦入戏很深,体验结束后还迟迟不愿离开,拉着剧团的老师继续教他表演身段。两人都被演员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来到四川后,台湾学生对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展现出浓厚兴趣。大家观察、体验、记录着各种各样的四川故事。
在雅安,台湾学生们开展大熊猫溯源、大熊猫保育与栖息地生态保护、大熊猫文化传播等相关内容的采访报道,并用无人机记录下漫山遍野的熊猫身影。雅安是台北动物园大熊猫“团团”“圆圆”的故乡,学生们一边感叹大熊猫们的憨态可掬,一边绘制了“两岸一家亲”熊猫油画。
在台湾青年双创平台——华灿工场·成都空间,3位入驻空间的台湾青年从在川创业、就业和实习角度分享了他们在四川的生活和工作,并建议同学们跳出舒适圈,多到大陆走走看看。有台生表示,该平台提供的保姆式服务真的很暖心,回去后会把这些内容分享给想要创业的台湾朋友。
川茶、三国文化、藏乡风情……各式各样的川味话题,都给台湾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深感不虚此行。
换个环境验证水平能力
“平时我只做过新闻类采访,但上镜做节目专访还是第一次。”在雅安电视台,江霓与另一位台湾同学余品洁现场客串起《雅安话周末》的访谈主播,与知名少儿科幻作家陆杨互动交流。对这个临时接到的实习任务,余品洁给自己的表现打80分。“这个体验检验了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至少我在镜头面前没有词穷。”
“角色的频繁互换,密集的采访行程,加上高强度的后期制作,难度很大。同学们克服困难、调整状态逐渐适应,很赞。”台湾传媒学子领队老师胡巧玲说,实习中接触到的新闻采访形式,同学们平时在学校里都有学习和参与。现在换了个环境,更能验证他们的积累和临时应变能力,很有意义。
为了让台湾学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四川日报新媒体中心精心筹划准备,初期先请大家了解融媒体平台的构成、运作模式和生产流程,体验无人机拍摄和AR等新媒体产品。此后,同学们被分成“团团”和“圆圆”两个组,分阶段参与实操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日报提供了温馨的“川越海峡”实习工作坊,为大家实习提供软硬件配套服务,并全程配备实习指导老师,从融媒体网络专题架构、美编、内容生产等各环节为台湾学生提供专业辅导,确保各小组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用台湾方式讲川味故事
“‘团团串串乡’既有组名在其中,又有四川元素‘串串香’,以及‘串门回乡’之意……”在分组展示融媒体专题成果时,“团团组”组长林冠佑讲述了主题设计的内涵。“圆圆组”的专题则以“川梭2000公里遇见你”为题,以象征四川麻辣的红色作为主色调,专题内页面使用大熊猫底图,并搭配跳动的“泡泡”元素作切换按钮,与熊猫的萌态相呼应。
图文报道24则,影音新闻播报17则,短视频31则,图片100余张……不论是哪一组的展示,内容都很丰富,尤其是用台湾方式讲川味故事的特点,获得专业评审点赞。“两个小组在选材、拍摄还是包装方面都很讲究,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观感。无论工作效率还是专业度都值得赞赏。”实习指导老师喻茂对实习成果进行现场点评。
经专业评委现场打分,最终“川梭2000公里遇见你”获得融媒体专题金奖,“团团串串乡”获得融媒体专题银奖。参加实习的台湾学生获颁“实习结业证书”。
四川省台办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提升了传媒技能,也收获对四川的美好印象,发现了大熊猫和麻辣以外的四川元素。希望大家将来能把四川作为实现梦想的一个选项,来这里学习、就业、创业。”
2017年以来,四川省台办携手四川日报新媒体中心和台湾旺报社,每年推出一个主题的台湾传媒学生航拍体验和实践活动,深受台湾学子喜爱。川报新媒体中心也成为台湾学生实习实践的基地之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0月11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