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
芮效俭
|
|
策登扎布·苏赫巴特尔
|
|
闻岱博
|
|
达图·阿卜杜勒·马吉德
|
|
广州市景色。
人民视觉
|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国达成更高层次的开放,也意味着中国与世界,尤其是更多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中国改革开放,必将进一步惠及周边国家,成为区域乃至世界经济繁荣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次巨大跨越
芮效俭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体系需要进行一定调整,以反映现实的变化。这理应成为美中开展合作的领域,两国可以发挥各自作用,推动国际体系更加完善,使之更好地满足所有国家的诉求
1978年,我在美国驻华联络处工作。当年7月起,我们开始同中方就美中建交进行秘密谈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消息公布后,我感觉到,这必然是中国的一次重大变革。但这种转变会将这个国家带向何方,我心里却没有底。随后,中国开始建设经济特区,我们带着极大的兴趣观察着。直到今天,我们才真正看清,改革开放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多么巨大的跨越。
作为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外国学者,我是幸运的。1938年,3岁的我随父母一起去中国。我的父亲后来成为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教授。我目睹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至今,我仍记得日军轰炸成都的场景。解放军进入上海时,我正生活在那座城市。再往后,我又亲身参与了美中建交过程,并于上世纪90年代作为美国驻华大使重回中国。独特的人生经历使我见证了中国在上个世纪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状况,因而也能更好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
1979年,美国设立驻广州总领事馆。当时那里还没有国际化酒店。至今我还记得北京第一家国际化酒店——建国饭店在1982年建成时的场景。如今,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完全改变这个国家。放眼世界历史,没有哪个国家的面貌曾在如此短时间内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自然是经济发展。前些年,我和基辛格博士一起去敦煌。这座古老的小城如今已经接入高速公路网,还建起了现代化的机场。我再去武汉和成都时发现,那里的一切都已不同,每一处地方都有了明显进步。坐高铁去徐州时,我发现当地的发展程度已经很高,先进的基础设施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社会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开放。改革开放前,一个外国人要在街头问清时间是很困难的事。20世纪90年代,当我重新回到中国,开放而自由的交流无处不在。中国的发展使自身成为地区增长的动力源,给许多东亚经济体带来好处。
中国改革开放对美国和中美关系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今天,一些美国人在说,美国当年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为了改变中国。然而,我认识的所有与中国进行“入世”谈判的美国代表中没有一个人持这种观点。美国的决定纯粹基于对美国利益的把握——中国“入世”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这也正是全球化带给美国的好处——比较优势理论不仅在国家内部起作用,也在全球范围内起作用,这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
我儿时的玩伴都是中国人,父母的很多亲密朋友也是中国人。有些美国人尽管也为中国文化所吸引,却习惯于将中国视为“不同”。在讨论政策问题时,我的个人哲学理念是,美国政策不应损害任何一国民众改善生活的机会,各国有权实现自身发展。
如今,一些美国人认为中国崛起后将推翻现有国际秩序,并宣称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些人显然没有认真分析中国执行的政策。中国向来主张要维护现有国际体系,但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完善。例如,中国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出发点就是要对现有国际秩序加以补充和完善。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体系需要进行一定调整,以反映现实的变化。这理应成为美中开展合作的领域,两国可以发挥各自作用,推动国际体系更加完善,使之更好地满足所有国家的诉求。
作为外交官,我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在和大国打交道——其中,9年时间与苏联打交道,其余多数时间是与中国打交道。我总结出经验,即所有大国关系必然是合作与竞争并存。习近平主席曾多次说过,“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这是非常有益的一种提法。面向未来,我们正需要一种新的哲学基础来思考美中关系。
(作者为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前助理国务卿、美国前驻华大使,本报驻美国记者胡泽曦采访整理)
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发展进步
策登扎布·苏赫巴特尔
中国对外援助的最大特点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根据各国人民的需要确定投资领域和项目,因而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誉
1986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蒙古国外交部工作。我曾担任蒙古国驻瑞士大使馆参赞、驻英国大使等职务。后来,我还担任过司法与内政部副部长、总统外事顾问、驻华大使等职务。
我对当好驻华大使很有信心,因为除了具有多年外交经验外,我还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比较了解。小时候,我家住在色楞格省宗哈拉县。那里有一批上世纪初迁来的中国民众,我经常和他们的子女一起玩耍。我家南面住着一位名叫巴音孟和的中国老人,妻子去世后,他收养了几个孤儿,靠出售蔬菜供他们上学。宗哈拉铁路南边有一幢三层楼建筑,那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无偿援建的酒厂和糖厂。
中国改革开放对蒙中关系实现正常化至关重要。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外交部条法司工作的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谈判活动,见证了蒙中多个重要双边协议的签署。
1990年,我坐火车第一次去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二连浩特街道很窄,大部分是平房。如今,二连浩特高楼大厦林立,市中心还有音乐喷泉广场。
1994年,我担任蒙古国外交部条法司司长。我多次赴北京,就《蒙中友好合作关系条约》草案与中方协商。同年4月,蒙中双方签署了《蒙中友好合作关系条约》,这是蒙中两国关系长期遵循的基础性文件,标志着蒙中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蒙中关系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蒙中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我作为驻华大使见证了这一历史性访问,为蒙中关系的新发展感到骄傲。
担任驻华大使期间,我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省份。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也目睹了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使7亿多人摆脱贫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中国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使中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发展进步。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中国对外援助的最大特点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根据各国人民的需要确定投资领域和项目,因而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誉。例如,中国政府向蒙古国提供了一系列优惠贷款和无偿援助,蒙古国利用这些资金开展了公路、桥梁、电厂、体育馆、学校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国连续十几年成为蒙古国最大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国,为蒙古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为蒙古民主党外事书记、蒙古国前驻华大使,本报驻蒙古国记者霍文采访整理)
中国取得的成就让全世界赞叹
闻岱博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落实扩大开放承诺的坚定决心,这将为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更多的国家和企业将有机会参与到中国发展中来,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
2005年初我担任荷兰王国驻华大使。近3年的驻华工作经历,使我得以与中国近距离接触,并结下了深厚情缘。此后,我始终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变革。在人类历史上,40年只是短暂一瞬,但中国取得的成就让全世界赞叹。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可以说,中国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如今,中国已稳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发展奇迹。我认为,中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经验。
一是中国政策制定保持着长期的稳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效避免了政治周期给政策连续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国政府有了更大的政策选择空间,能够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同时也为集中力量解决重大问题创造了条件。
二是中国高度重视对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投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效应”已逐渐显现,涌现出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在担任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校长期间,我与中国的科研团队保持密切接触,他们的水平是世界级的。与此同时,中国注重吸引全球技术人才。中国的尖端科技正日益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政府将改善民生作为施政重点,更加积极地回应民众呼声,不断针对诸如环境、安全等问题采取措施。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中国政府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正在让城市变得更宜居。近年来,中国在法治环境、营商条件、行政效率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这对外资企业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近20年来,中国不断加速融入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参与并促进国际秩序的发展。当今国际秩序和体系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和遵守规则。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秩序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革,但不应脱离平等、开放、合作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是保持战后长期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试图从自身利益出发单方面制定新的规则,给世界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绝不是某一国可以单独应对的,需要各国进一步深化合作。国际社会需要像中国这样有影响力的国家承担责任,维护好国际秩序。中国已明确做出相关承诺,并不断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索维护全球多边体制的方法和出路。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领导人做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承诺,这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承诺正一步步得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落实扩大开放承诺的坚定决心,这将为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更多的国家和企业将有机会参与到中国发展中来,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
(作者为荷兰皇家血液基金会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荷兰前驻华大使,本报驻比利时记者郑彬采访整理)
中国改革开放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达图·阿卜杜勒·马吉德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两次在中国的工作经历,使我能够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变化:1980年至1985年,我在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担任参赞;1998年至2005年,我出任马来西亚驻华大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买东西都要凭票,商品限量供应。外国人凭外汇在一些特定商店可以买到食品、家具、电器等,因此外汇券很受欢迎,曾经有“黄牛党”在友谊商店向我求购外汇券。那时,北京的国际航班还很少,酒店也不多。亲戚朋友来北京探望我时,时常感到不方便。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城市面貌迅速发生变化。女孩子穿上了款式新颖的裙子、戴着时髦的帽子。商店里的商品更丰富了,购物更方便了。从普通中国民众的脸上可以看到自信的神情。
在我担任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期间,我感受到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城市的发达程度可与国际大都市相媲美。高楼大厦、高速公路、机场、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中国产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人们的住房越来越宽敞。
今天,中国的科技创新成就令人瞩目。电子支付已经非常普遍,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我每天用微信和中国朋友们保持联系。
过去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成就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中国民众收入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产业不断升级,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这种良性互动使中国和世界可以共同谋求繁荣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要求改变的愿望十分强烈,对于改革开放政策发自内心地支持和拥护。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国共产党顺应中国人民的意愿实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无疑是另一次革命。中国改革开放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马来西亚视中国改革开放为绝佳机遇。1985年,马哈蒂尔总理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已经对外开放,马来西亚要把握机会,开展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如今,中国已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的科技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正在进一步推动马来西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中国从全球化中受益良多,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与机制建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国达成更高层次的开放,也意味着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更多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中国改革开放必将进一步惠及周边国家,成为区域乃至世界经济繁荣的动力。
(作者为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本报驻泰国记者林芮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2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