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即时新闻 >

调查失业率为何赢得掌声(纵横)

2018-04-23 07: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调查失业率为何赢得掌声(纵横)
 
 
胡宇齐
 
  近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首次亮相。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至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0%、5.0%和5.1%。失业率从“登记”变成“调查”,获得一片点赞。
 
  一项数据何以如此引人瞩目?要知道,这些年,对于林林总总的统计数据,舆论向来不乏种种吐槽,特别是失业率、人均收入等关乎具体个人生活体验的数据,“被代表”“被平均”之声不绝于耳。此次舆论风向的调转,固然有成绩单较为亮眼的原因,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失业率的统计方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登记”到“调查”——由原来的失业者主动申报到现在从更高层面组织进行调查,这是我国科学建立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失业率都是以“登记”的方式统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该统计方式的弊端日渐显露,长年保持在“4%左右”,也让其反映真实失业状况的功能大打折扣,导致一些失业者并不能获得最具针对性、最紧迫的救助。于是,有些人干脆抛开这一数据,以自己的方式“大胆估计”所谓的真实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城镇就业人口基数庞大,哪怕只是1%的失业率,也对应着400多万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动优化统计方法,意义显然十分重大。
 
  大方公布“调查失业率”,意味着对数据逐渐“脱敏”,蕴涵着真实客观的逻辑,彰显出更加阳光自信的心态。其实不只是“失业率”,这些年,不少领域的调查统计工作都在慢慢摆脱“数据包袱”。自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表现得更加自信,在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公开问题时都更加主动。今年年初辽宁、内蒙古等多地自发挤压GDP“水分”,前年CPI基期调整大幅降低“食品”类权重,国家贫困线更是根据实际连年多次提升……诸如此类的调整,一方面是基于我们对自身经济实力的底气,另一方面也是回应社会呼声,满足国民对统计工作更务实的强烈期待。
 
  从“你来登记”到“我去调查”,中国跨出了重要一步。当然,统计出更接近真实的数据只是开始。不怕“丢面儿”“跌份儿”,不对短板藏着掖着,持续提升工作要求、致力精准施策,就是对自信最好的诠释,也是必须发扬的工作作风。将自信阳光的姿态、求真务实的思路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经济指标的“晴雨表”方能引领万众生活的“艳阳天”。
 
  (摘编自4月20日《北京日报》,原题为《到了对统计数据“脱敏”的时候》)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