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即时新闻 >

从历史中汲取面向未来的精神力量(钟声)

2017-07-07 08: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历史中汲取面向未来的精神力量(钟声)
 
  通过审视“七七事变”与由此开启的中国全民族抗战历史,人类作为一个精神共同体都能汲取更好面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的日子。在这样的特殊时间节点重温历史,也为人们审视当下、思考未来打开了一扇窗。
 
  “从根本上讲,每一段历史都属于全人类。不存在仅属一国或一国人民的历史。”哈佛大学著名日裔历史学家入江昭曾经写下的这句话,当是今天人们思考“七七事变”与以之为发端的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历史时应有的视野。这不仅仅是因为“七七事变”是改写20世纪人类历史走向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国全民族抗战随之开启,由此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更是因为通过反复审视这段和平与战争、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壮阔历史,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都能汲取更好面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无需回避的是,今天人们纪念“七七事变”,并非没有来自现实层面的忧虑。作为80年前的侵略战争发动者,日本尚未真正完成历史救赎,向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求得和解。恰恰相反,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政治生态右倾化逐渐加重,粉饰战争历史的势力也在不断抬头。
 
  过去一年来,一系列颇有“冲击力”的新闻不时从日本曝出,让世界清楚看到了日本在历史认知方面的“赖账”心理。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在结束所谓寻求“对美和解”的珍珠港之行后第二天即到靖国神社参拜,APA酒店老板无视种种反对之声执意在酒店客房摆放否认南京大屠杀、日军强征“慰安妇”等史实的历史书籍,《教育敕语》、“拼刺刀”等军国主义色彩浓重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日本教育体系……甚至连“中日战争不是侵略战争”“美日战争是罗斯福的阴谋”这样全盘歪曲二战历史的言论,在今天的日本依旧有不小市场。
 
  在急于否定历史的另一面,眼下的日本还表现出了一种面对未来的焦虑症。安倍政府急于修改和平宪法,即是这一心态的明显表现。在日本右翼政治力量看来,包括历史认知问题、和平宪法等等,都是阻碍日本前途的桎梏,急于将之或淡化、或抛弃。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鸵鸟心态”从来不是解决历史问题的正确出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越是逃避历史责任,越会让自己的历史包袱越背越重。企图逃避历史责任,“硬闯”出一个未来,日本只会让自己走进死胡同。道理很简单,日本的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都不会对日本挑战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的言行熟视无睹。
 
  不久前,德国前总理科尔逝世,欧盟委员会主席、科尔的好友容克在一个悼念场合深情回忆道:“大家都对科尔弥补二战伤痕的不懈努力深怀敬意,而我或许是唯一见过他落泪的人。那天,我们最终决定将多个东南欧国家纳入欧盟。科尔当时含着泪说,这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因为作为德国总理,在自己的国家给欧洲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之后,他终于迎来了亲身推动欧洲团结的一天。”在容克的叙述中,“现场没有人为科尔的泪水感到尴尬,因为这同样是欧洲最美好的时刻之一”。
 
  科尔的泪水中,有对历史的诚实,也有一个政治家开拓未来的责任担当,这或许能让人更好理解为什么二战后德国能重新获得国际社会认可。同时,这也让人想起今年早些时候,在东京新宿中央公园,日本年轻人在反对安倍政府“修宪”的游行现场所打出的一幅标语——“应改变的不是宪法而是政治”。在如何认识历史、又如何迎向未来的关键问题上,日本政治人物确实应该尽早拿出担当,做出改变。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07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