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哨卡”:雪山见证信仰
陈劲松 王金兵
|
图为十七中队官兵在巡逻途中。
史彦宾摄
|
担负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守护任务的武警青海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的两个哨位海拔分别为4868米、4772米,是武警部队海拔最高的哨位,被誉为“云端哨卡”。
坚守哨卡
风雪弥漫,寒冷刺骨。6月中旬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依然高寒缺氧,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6月也会狂风大作,飞雪漫卷,冰雹盖地,空气含氧量仅有海平面的50%,高海拔让人头昏脑胀,胸闷气喘,晚上难以熟睡,普通感冒都可能引发肺气肿、脑水肿。
已在青藏铁路守护部队坚守了近11年的十七中队中队长杨富祥,记不清这是自己多少次带队巡逻无人区铁道,记不清遇到了多少个夏天里的“严冬”。他从2006年7月中队上勤起,就扎根在青藏铁路守护部队。11年来,杨富祥从海拔4050米的三岔河到4533米的沱沱河,再到4868米的昆仑山,一路越走越高,被官兵誉为“青春在云端打转”的中队长。
11年来,中队通过开设“青藏公路精神”教育论坛、组织官兵参观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纪念馆等形式,引导官兵感悟、学习、践行老一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老高原精神,激励官兵树立扎根昆仑、建功警营的坚定理想和信念。
指导员张海东说:“中队上勤近11年,无一人主动要求调离,官兵的心就像铁轨上的道钉一样铆在了昆仑山上。”
11年来,该中队有效处置铁道险情367起,精心守护11万多趟列车平安穿行,连续5年被评为“正规化执勤一级单位”和“基层建设先进中队”。
苦练本领
青藏铁路自开通以来,承担着75%进出藏旅客和物资的运输保障任务,成为青海、西藏两省区人民和谐发展的“金桥”。值守昆仑隧道的中队官兵深知:在环境恶劣的昆仑山上“执勤守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光靠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方能确保遇有突发情况从容应对、处置无失。
2014年,排长张国柱信心满满地来到中队,准备一展身手。没想到第一天爬山训练就让他“栽了个跟头”。不服输的他当晚就在官兵面前立下军令状:绝不拖中队后腿!从此,他起早贪黑,自我“加码”,在中队年终军事考核中,终于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军医徐有旺是第一任驻队医生,被官兵誉为“天路卫士保健师”。多年来,他凭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官兵的尊敬和爱戴。上山之初,许多官兵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现象。他反复查资料、找专家、做实验,刻苦学习牙科知识,坚持每天为官兵护理牙齿。这些年来,官兵的牙病再也没有出现过。
“别小看了这小小灶台,干好了,它就是你的舞台。”当年班长的一句话,让欧阳荣围着灶台整整转了8年,后来他当上了司务长,成为了舞铲弄勺的高手。去年,他代表支队参加总队炊事员专业课目展示,技压群雄、一举夺魁。
深情为民
在营区山下的109国道醒目处,有5块“便民牌”,上面写着“有困难找武警”的字样以及中队的求助电话。昆仑山气候变化难测,各类事故时有发生,为及时给求助者提供帮助,中队官兵设立了这些标牌。
自从有了便民牌,官兵有时一天接两三个求助电话。他们总是有求必应,即使是深更半夜,官兵也立刻前往救助。中队里流传着一个“生命回归”的故事。有一年冬天,109国道拐弯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中队官兵冒雪驱车赶至事发地。官兵们在对伤者进行救治的同时,又对已被过路群众断定遇难的两人进行检查。“他还有微弱的心跳,可能还活着!”突然,一名战士抱着其中一人大声呼喊。官兵立即将其抬上车,与其他伤者一同送往医院。深夜,得知伤者都脱离了生命危险,官兵们悄然离去。
“那年我来到昆仑山下,当兵走上云端哨卡;任寒风吹过绿色的记忆,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
当笔者离开中队时,官兵吟唱起这首《云端哨卡》队歌,不禁让人肃然起敬!终有一天,他们将离开中队,但他们的灵魂就像芨芨草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了昆仑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24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