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明方向,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拿出了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主席结合中国哲学、中国理念、中国实践,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着眼,为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的人们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力量。
“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
当前,人类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为强劲。与此同时,人类也处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面对变乱频仍的世界形势,国际社会怀着期待与迷茫交织的心绪,渴望一个明确的声音,引领前行。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习近平主席的话语,传递着信心,饱含着坚定力量。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里卡多·奥提兹看来,习近平主席通过演讲传递出明确的信息,那就是中国在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已经并将一直承担作为大国应负的责任。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全球策略信息》杂志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第一时间阅读了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的演讲全文。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演讲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习近平主席本人维护当今国际秩序,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诚意和决心。“他直面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命运共同体意识’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选择。人类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世界上的问题不再是哪个单一国家能够独自应对的,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
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平等和主权原则,到日内瓦公约确立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联合国宪章明确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万隆会议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亦是基于这些基本的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创新。”俄罗斯地缘政治研究所教授奥特尔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许多体现包容、和谐精神的思想,这种传统智慧在当今世界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它打破了旧有的意识形态界限,为世界的未来提供了崭新视角。
英国卡迪夫大学政治和法律教授罗杰的话代表了当今世界许多有识之士的观点:“人们只有抱团取暖,建立休戚与共、生存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明智的出路。”
“为确保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新的希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知道“怎么了”,更要专注于“怎么办”,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键。正如罗杰所说,“中国的方案是现实可行的,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称赞。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的‘五个坚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将给全球带来新的希望”。
回顾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变的旋律。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种族矛盾、宗教冲突等仍给世界带来不安定因素,没有和平一切繁荣都只是虚无。对此,习近平主席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演讲中将“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放在“中国方案”的首位来阐释,就是源于对历史、对时局的深刻把握。“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正确义利观、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用沟通化解矛盾,用真诚消弭猜忌,中国的外交智慧本身就是对追求持久世界和平的生动践行。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习近平主席同样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置于重要位置,强调“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不可或缺,在维和、反恐、伊朗核等问题上中国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威廉·琼斯这样评价道。
“中国在阿富汗问题、叙利亚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上坚持公正、客观的立场,提供了积极有效的中国方案。”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立德·拉赫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加强国际社会相互合作,共建共享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方案有助于促进各国携手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为确保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新的希望。
“充满哲理与人文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一天之后,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在2015年9月访问联合国总部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时,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此次在日内瓦,习近平主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和赞赏。
埃及国际合作部前第一助理纳比勒·阿卜杜勒·哈米德称,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充满哲理与人文关怀,它将国际秩序的基本遵循与中国方案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称,在全世界的眼中,中国变得更加重要了,中国的作用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不可或缺”。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评价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松认为,过去的20年到30年间,人们取得的成就创造了和谐的人类环境、和平的国家关系。“我认为习主席的演讲宗旨就是要维持这种良好的环境,并通过全球治理机制让它往更好方向发展”。
日内瓦万国宫,又一次见证中国方案在国际舞台上闪耀光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征程需要各国共同推进。
(本报北京、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伊斯兰堡、开罗、日内瓦1月22日电 记者焦翔、刘睿、林芮、张朋辉、黄培昭、李应齐、曲颂、徐伟、韩晓明、王远)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23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