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即时新闻 >

中德装备园:东北振兴新亮点

2016-03-10 09:16 来源:人民日报
中德装备园:东北振兴新亮点

    本报记者 何 勇
 
  早春三月,冰封的辽沈大地开始苏醒。冰层开化,河水荡漾。
 
  在位于铁西区的沈阳经济开发区最西端,风光旖旎的浑河北岸,48平方公里范围内,是2015年底国务院批复的“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产业园早已是一派春天的气息:宝马铁西工厂紧张生产,宝马欧洲以外的第一家发动机厂投产,宝马研发中心施工;德国库卡机器人项目进入内装,西门子智能交通研发中心正在调试……数十个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兴产业及工业服务项目悄然布局。
 
  2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七号文件《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对欧美等国家相关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高水平推进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
 
  “我们正在按照七号文件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推进中德园建设。”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积极搭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打造全市推动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构筑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中德工业合作,为什么是沈阳铁西?
 
  2月4日,沈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担负着东北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重大使命、寄托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众多希望的中德装备园,取得标志性进展。
 
  中国制造2025为何要与德国工业4.0全面对接?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如是说:中德装备园是我国首个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的战略平台。加强对欧美发达国家开放,引入国际高端要素,是东北振兴重要途径;同时中德装备园也可探索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新路径,创新与发达国家合作新模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进入了发展速度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三期叠加”阶段。当前,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必须告别粗放的发展方式,加快向提高效益和质量方向转型。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东北地区亟须寻找经济增长新亮点,中德装备园顺势而生。
 
  合作平台为什么要选择沈阳铁西区?
 
  最近,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松林很兴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中德装备园让铁西有了与巨人并肩前行的难得机遇。它必将成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有力的支撑点。”
 
  中德装备园坐落于东北装备制造业密集区的沈阳铁西区。铁西区是我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号称“东方鲁尔”,规模以上企业482家,世界500强企业超50家。德国在沈阳投资的宝马、巴斯夫等22家企业都在此集中落户。宝马将全球技术最先进的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以及本土之外唯一的研发中心都设在这里;中国制造2025的代表性企业沈阳机床等也集中于此。沈阳工业基础雄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科研人才、技能工人丰富,有47所高校和114所职业技术学校;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56个;全市共有近百万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
 
  “借力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助推老工业基地爬坡过坎。”沈阳市副市长张景辉说,“德国与我国东北纬度和产业基础相近,合作基础较好,宝马汽车产业集群年产值逾1000亿元,成为中德合作典范,带动制造、电子、化工等产业快速集聚。”
 
  中德战略合作新平台
 
  中德装备园是中德战略合作的崭新平台。
 
  按照规划,产业园园区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4公里,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中德大街为轴线,与中欧路、中法路、中瑞路、中奥路构成 “一纵四横”格局,打造富有德国元素、汇聚德国企业的产业走廊。
 
  辽宁省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省长陈求发担任组长。2月14日下午,陈求发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听取中德装备园建设情况的汇报,明确要求中德装备园一定要为辽宁装备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辽宁的振兴尽快形成新的引擎。
 
  沈阳市长潘利国指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定位,进一步创新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和对外开放合作模式,推动沈阳市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融合发展。
 
  李松林介绍,目前园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沈阳在中德两国举办推介活动13次;在法兰克福设立了代表处,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德国商会、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一批德国及全球优秀企业先后落户,分享新的发展机遇。通用机器人项目、纽卡特行星减速机项目都已经抢滩。
 
  产业园核心区未来是一座产业新城。设计者德国SBA设计主创史密特克女士说,我们会把中德装备园设计成一个先进的、公共设施完善的绿色工业城区,在公共空间更多体现德国元素;在公共服务方面,将以家庭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使德国人在园区有回到德国的感觉。
 
  按照计划,三年时间,园区的汽车组团面积将达5.5平方公里,产业链项目将达200家;浑河岸边的宝马公园、中德公园等景观全面建成,中央商务区形成雏形。
 
  老工业基地振兴新亮点
 
  几年前,开发区内的大潘镇还是一个偏远的农村镇。随着宝马工厂的投产和配套项目的跟进,大潘镇已经成为一个繁华的街镇。中德装备园也注定会成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一大亮点和引擎。
 
  根据建设方案,中德装备园要实现中国制造与德国技术优势互补,打造成为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
 
  2015年10月29日,沈阳市政府与西门子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子项目之一,搭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平台项目也宣布落户中德装备产业园;德国库卡机器人应用研发示范中心、德国纽卡特工业机器人行星减速机项目开工建设;德国西门子电控及信号系统、瓦格纳地铁细水雾消防灭火系统等项目已签约;捷克达克轨道车辆制动器、德国EWS集团数控机床刀具制造等项目已注册;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三期、华晨宝马研发中心二期相继开工建设或试生产。
 
  此外,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与嘉泰工业博览城共建“德国中小企业产品展览展示中心”,中德工业4.0战略合作暨中德企业创新中心、德国DB物流等一批项目也签约。中德装备园含金量高的项目频频落地。
 
  产业园的关键在于项目。目前,总投资88亿元的华晨宝马三期项目进入安装阶段,10月份将正式投产,届时宝马铁西新工厂将形成整车产能40万辆,单体工厂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总投资8亿欧元的发动机工厂已于2016年1月22日投产;总投资1.5亿元的宝马研发中心二期项目5月初奠基,2017年投入使用。目前,宝马已投产、在建及签约的零部件配套项目共37个,另有在谈项目35个。中德装备园不仅有汽车产业,在先期启动的10平方公里起步区内,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先进机械制造和工业服务。
 
  围绕这些主题的招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我们将招商目光瞄准了德国及欧洲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隐形冠军’企业。”在中德装备园管委会负责人李宝军看来,全球3000多个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德国有1300多个、这些企业规模不大,但都是细分领域的执市场牛耳者,还有宝马的200多家供应链企业。“这些都是我们引资的重点”。
 
  无论是宝马的机器人工厂,还是沈阳机床I5智能云制造平台,工业4.0在铁西区已初见端倪。未来10年,沈阳以中德装备园为平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组团,构筑起东北振兴的新引擎,蹚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创造出可以复制的经验。
 
  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区
 
  2015年,沈阳被批准为建设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中德装备园是极佳的载体。
 
  传统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大多如此:政府主导,政府规划,政府融资,政府建设基础设施,政府主导招商引资,政府提供园区服务。中德装备园在开发建设上将彻底摒弃这种模式,真正走市场化道路。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是东北振兴的关键一招,创新改革是中德装备园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对外开放合作模式等创新探索已全面展开。李松林认为,“政府把该做的做好,不该做的交给社会做。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打造公平环境,除此之外把园区市场环境塑造好,让各类资本在园区里充分发挥作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德装备园已经设立多资本参与的园区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搭建起了上市公司的基本框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按照PPP模式,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以及综合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的优势和积极性;设立了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德国及欧洲企业投资、并购、技术转移、成果转化。
 
  “不搞一锤子买卖,不拍脑袋决策,充分调动社会资本与政府两个积极性,按照市场规律,持续推进园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沈阳市市长潘利国表示。
 
  中德装备园必将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的一面崭新的旗帜。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10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