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关注 >

2015打假报告:十几元的葡萄酒(2)

2015-03-16 13:15 来源:北京商报

  制约行业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进口葡萄原酒从海外运到国内需要几个月时间,海上的颠簸时间很长,葡萄酒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这就要求酒商的精心呵护,至于保存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酒商的做法,进口灌装酒的质量自然参差不齐。有酒商甚至会注入超标的二氧化硫来保质,但对人体有害。

  近年国内灌装进口葡萄酒市场如火如荼,一方面为更多国内消费者品鉴进口葡萄酒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真假进口酒掺杂使得葡萄酒品质不一,消费者难辨真假时难免对品质失望。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种急功近利易使消费者一味追求低价,从原品质导向消费转向价格导向消费,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另外,对于灌装酒制造商来说,口碑与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此类行为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对于下游经销商、分销商们来说,假冒伪劣的灌装酒一旦被查处,也必然受到牵连,销售遇阻。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不合格进口葡萄酒中,有80批次的法国葡萄酒不合格,部分产品涉嫌造假,其中干浸出物、霉变、重金属超标和未提供所需证书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不少急于获利的酒商为了节省成本、获得最大利润,无论是酒瓶包装还是灌装环境,包括进口过程中的运输环境,都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实际上,这些过程无人监管,不法酒商照样可以贴上进口酒标出售,至于瓶里的酒质则令人堪忧。

  李欣新表示,目前市场上不乏低价位的原瓶进口葡萄酒,但消费者在选购酒品时不要一味追求低价,因为这些所谓的原瓶进口葡萄酒很有可能存在着质量风险。酒商很少会选择正规酒厂进行灌装,而是会选择一些小作坊,无论是从生产环境、灌装工艺,还是安全卫生方面都很难严格规范,其产品质量实在令人担忧。葡萄酒属于直接入口的食品,相关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

  专家观点

  一味追求低价存风险

  无论是销售葡萄酒还是消费葡萄酒,如果一味追求低价位,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存在很大的风险。在成熟市场,葡萄酒消费是品质导向型,而一味追求低价,自然就形成了价格导向型。

  市场长此以往,高品质的葡萄酒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而低价低品质的葡萄酒在市场上快速发展,使得市场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转。对于进口商和经销商而言,发展空间越发狭小。对于消费者而言,对葡萄酒消费产生价格误区,对于其消费葡萄酒将形成错误的观点和习惯。

  葡萄酒作为饮品,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市场长期在低端徘徊的时候,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自然会使用非法手段。价格战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和品牌被消费者抛弃,更严重的是国内葡萄酒市场将不被消费者所信任。

  慧眼识酒

  如何辨别原瓶进口葡萄酒

  ●酒标

  一般来讲,如果是原瓶进口葡萄酒,可以从酒标上了解其信息。按照海关规定,进口葡萄酒除了在酒瓶正面需要贴有进口国文字的正标外,同时还需要在背面贴正规的中文背标。

  ●外观

  进口法国葡萄酒在酒标上的容量通常显示为75clE,而不是国内常用的750ml。

  原瓶进口葡萄酒的日期标注与国内也有所不同,比如法国葡萄酒的日期标法为L7296A06 11:58,其中L7代表2007年,296代表在法国时间从新年开始的第296天灌装,A06代表的是生产线编号,11:58是精确的出厂灌装时间。

  ●条形码

  原瓶进口葡萄酒的背部都会标注一个13位的国际条形码,其中第1-3位数字是国家代码;第4-8位数字是厂商代码;第9-12位数字是厂商内部商品代码;第13位数字是校验码。

  条形码的第一个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国家,比如0是美国、30-37是法国、6是中国、7是智利、8是西班牙、9是澳大利亚等。

  ●酒封

  一般原瓶进口葡萄酒酒塞上印有品牌标识的酒封都是可以转动的,因为其酒塞的密封性能良好,酒封只起品牌标识符号作用,不需封死,所以可以转动。但有些国内的假酒或仿酒由于担心酒塞密封性能差,所以也将酒封一并封死,反而留下纰漏。

  ●木塞

  一般来说,木塞上的文字会与酒标上的内容一致,比如酒庄名称、生产批号等等,但国内的灌装酒在细节处很难做到,消费者需要仔细分辨。

  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朱欣悦

  调查数据